长生生物市值蒸发逾百亿 不应由股民来背锅
近日,由徐峥先生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截至今年7月22日,《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不到短短20天时间,票房水平创出了一个新高度。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获得高度热议,很大程度上在于电影戳中了公众焦虑的问题,看病难、用药贵等问题,固然存在多年,而与死神拼搏过程中,时间可是不会等人的,但对于救命药费用高昂的问题,却依旧困扰着患者家庭。实际上,除了用药贵问题外,仍有一个重要问题长期存在,那就是假药、假疫苗的问题。
在《我不是药神》备受关注之际,近期医药股黑天鹅事件上演的频率有所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备受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长生生物,而长生生物事件一出,立即引起了各界对假疫苗事件的高度警惕。与此同时,反映到股票市场身上,则是长生生物股价的接连跌停,而截至7月23日,长生生物股价已经出现了连续6个跌停板的走势,蒸发市值逾百亿元。受此影响,对于2.48万户的股东来说,最近一段时期确实充满了煎熬。
对于长生生物事件而言,其社会影响确实很大。就在近日,长生生物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甚至可能存在退市的风险。与此同时,深交所也对长生生物大股东、董监高所持有的股份进行限售处理。
事实上,对于长生生物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热议,一方面来自于《我不是药神》电影的热卖,而引起了社会对用药贵、看病难的反思,同时拓展到假疫苗、假药物的反感,而长生生物事件无疑成为了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则在于疫苗行业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多,但获得审批的企业,却存在毛利率过高的情况,而在利润巨大、毛利过高的背景下,更是引发了用药贵的思考,而公众更希望借此次事件把“用药贵、假疫苗”的问题根源挖出。
长生生物这一事件的发生,确实起到了非常广泛的热议,而长生生物假疫苗风波背后,实际上也暴露出国内医药公司的不少问题。
其中,疫苗并非所有医药公司都可以研发、都可以生产销售,而鉴于疫苗的影响,往往需要较高的准入门槛、较高的审批标准以及较高的检验标准等,才能够确保疫苗的质量与作用。但是,在各项审批环节上,若把关不严,或存在些许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易,那么对于疫苗质量而言,难免会构成不少的影响,而从此次事件上,同样敲响了行业监管以及检验标准等方面的警钟,而一些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的行为更需要从根源上抓好。
再者,部分获得生产审批的医药企业,凭借其独特的竞争环境以及垄断优势,往往可以轻松实现很高的毛利率。以长生生物为例,根据2017年的年报显示,其疫苗销售占据营业收入比例高达99.10%,而疫苗销售毛利率却高达86.44%。面对如此惊人的毛利率水平,甚至比茅台酒毛利率还要高企,这恰恰说明了这个行业的问题所在。
此外,则需要考虑到国内医药行业的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的占比比重,而长生生物的事件风波更是引起大众对国内医药行业暴利现象的反思。
实际上,纵观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往往热衷于销售,而并非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身上。在实际情况下,不少上市医药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比营收收入达到50%以上,而研发成本占比营收收入有的不到10%。由此一来,在过于注重销售、不断提升销售成本的背景下,却不把精力投向研发,反而会是一种短视行为,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与此同时,因医药公司长期不注重研发,反而更依赖于进口,而高端药物长期依赖进口,反而不断加重患者负担,而国内医药公司也会因此受到不少的发展牵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生生物而言,不仅仅是研发成本占比营收收入比重偏低,而且其更偏向于理财,而理财、销售积极性远高于研发,这其实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由此可见,对于一家医药企业、尤其是颇具影响力的医药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不注重研发,反而热衷于理财与销售,脱离了医药研发本质,那么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疫苗,本身影响到未来一代人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而企业为了利益,却做出了违背良心的做法,这确实令人感到心痛。实际上,对于长生生物假疫苗风波,让其退市仅仅是一个方面,但因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太大,不给予严惩还是很难让大众安心。不过,对于假疫苗问题,仅仅严惩一家企业还是不够的,未必可以根除这一乱象,而实际上,更需要从提升违法违规成本、提升行业监管水平、提升检验标准以及强化生产审批环节的监督与跟踪等方面下狠功夫,这才有望逐步解决好这一问题。
长生生物假疫苗风波,引发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除了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以及部分大资金大机构外,最受伤的还是不明真相的股民。实际上,对于这一事件,不应由股民来背锅,而股民同样也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作为管理者,不仅需要加快调查进度,及时颁布证监会行政处罚,为股民索赔诉讼创造前提条件,而且仍需要加快索赔效率,简化流程,让普通股民拿到应有的赔偿,这也是给普通股民、给大众的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