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发行常态化,相对应的应该是退市常态化的现象。然而,在A股市场实现IPO发行常态化之后,股市退市率却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些年来,A股市场的上市率与退市率依旧处于失衡的发展状态。对此,大幅提升股票市场退市率水平,并逐渐实现股票市场的退市常态化,就显得比较重要。
最近一两年时间,可以称得上A股市场的转折年份。对于转折的事件,莫过于股市退市率的有效提升。以2019年为例,A股市场已经有17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市,其中面值退市成为A股市场退市率大幅提升的主要形式。除此以外,还包括了重组退市、强制退市等形式。
实际上,与其余退市形式相比,面值退市的形式更倾向于市场化的选择。根据A股市场面值退市的规则,当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盘价格持续2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面值水平,那么将意味着上市公司触及面值退市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面值退市的规则,除了紫金矿业等极少数上市公司之外,绝大多数的A股上市公司均适合面值退市的条件。
或许,在市场环境处于极度低迷的大背景下,会引发大量的一元股上市公司触及面值退市的条件。受此影响,难免也会误伤部分非ST以及非*ST的上市公司,而对于面值退市的规则,也许会在极端的市场环境下存在改革与完善的需求。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合理的市场环境下,面值退市规则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升了股票市场的退市率,并进一步增强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从近年来A股市场的退市率水平分析,股市退市率有所提升,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面值退市规则的有效落地。
股市退市率的提升,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固然有利,但从股民的角度思考,若没有有效的索赔机制,那么对于触及退市股的投资者来说,自然也会是吃亏的一方。
举一个例子,在面值退市规则有效落地之际,对于触及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自然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思考,千方百计试图保住企业上市的地位,或借助重组并购等形式起死回生,但就目前而言,对于触及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难逃摘牌退市的命运。
需要注意的是,当交易所确认上市公司面值退市后,就会陆续启动强制退市的程序,紧随其后的,则是上市公司步入退市整理期。但是,纵观近年来步入退市整理期的上市公司,都几乎离不开集中抛售的压力,反映到股票身上,则是股价跌跌不休,有不少上市公司还在1元价格基础上打两三折。由此一来,对于深陷其中的投资者,既无法以合理的价格抛售股票,也不忍心用极低的价格割肉离场,只能够漫长等待奇迹的发生。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退市股来说,发生奇迹的概率极低,即使是之后扭亏的上市公司,真正可以申请重新上市的上市公司也是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仅需要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上市公司股票筛选水平,同时仍需要注意回避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面对可能触及面值退市及强制退市等风险的上市公司,更应该尽量回避,减少踩雷的概率。除此以外,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对待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不应该一刀切,仍需要充分考虑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状态。至于发生经营困难或转型困难的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则应该鼓励主动退市,积极与投资者做好协商与沟通,这也是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