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股市频现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其中商誉减值、业绩变脸现象的频繁上演,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风险。到了2019年,目前已经完成全年近半的交易时间,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分析,上市公司黑天鹅现象依旧频繁发生,其中还牵涉到部分知名的白马股上市公司。由此可见,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今不仅仅需要回避垃圾股、绩差股的投资风险,而且还需要谨慎理性看待白马股上市公司,因为稍有不慎,仍有可能踩中上市公司的黑天鹅风险。
这些年来,A股市场呈现出几个重要的发展特征。
其中,一方面体现在股票市场扩容速度与扩容节奏明显提速,从3000家上市公司攀升至如今37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数量,耗时越来越短暂,但在市场扩容的背后,却离不开部分产业资本的减持抛售压力,加快了资本市场财富再度分配的过程;另一方面则体现在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从入摩到入富,A股市场走出国际大舞台的信心越来越坚定,而在A股国际化的背后,不仅加快海外新增流动性的引入,而且还加快引入海外成熟市场的治市经验与有益教训,对A股市场的治市带来积极的影响。
除此以外,则是反映在A股市场在强化退市方面有明显下功夫的迹象。先是面值退市的有效落实,而后是强制退市的接连上演,但近年来发生黑天鹅现象的上市公司数量,却骤然提升,且牵涉到的上市公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垃圾股、绩差股,而且还会牵涉到曾经的白马股上市公司,这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冲击还是比较明显的。遗憾的是,在股市退市率明显提升的同时,投资者索赔效率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且集体诉讼机制以及民事赔偿制度等配套措施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落地,这对相关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冲击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有待加快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比较有趣的是,在市场处于高位区域,且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内,国内资本市场却少见上市公司的黑天鹅问题,而资本市场却总被繁荣的面貌掩盖了潜在的风险。与之相比,当市场处于低位区域,且市场投资环境处于相对沉闷的阶段,资本市场却频现黑天鹅风险,例如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业绩变脸问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预警乃至平仓问题以及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产等问题等。很显然,前者属于“放大利好,缩小利空”的状态,而后者则属于“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状态。
时至目前,A股市场黑天鹅现象仍然不间断发生,但在市场接连发生不愉快现象的背后,仍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因素。
具体而言,股票市场的平均估值重返历史估值底部区域,且随着市场指数的下行,A股市场的平均估值也有进一步压低的趋势。与此同时,对于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底部信号股市破净率,也逐渐接近历史底部区域附近的破净率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在不断增强。
估值倾向于港股化、破净率向历史底部区域所对应的破净率数据靠拢,这是股票市场逐渐接近历史底部的信号之一。不过,股票市场的底部构筑本身属于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市场越接近低点,相应的风险反而加快释放,而纵观历年来的股市低点位置,似乎都离不开市场恐慌抛售的现象。
2019年,A股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走势,股市波动率骤然提升。假如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大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恶化,那么股市重返年初最低点的概率并不高,但当市场又一次震荡下行,并再度重返昔日的低估值区域,反而给了中长期战略投资者带来了福音。
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已经不是前几年加快去杠杆化的大环境,而如今市场杠杆融资总额仅有2015年的20%,而市场杠杆也已经消化了80%。与此同时,在股市估值接近历史估值底部水平以及股市破净率逐渐接近历史底部区域所对应的破净率数据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风险释放已经逐渐步入尾声。
虽然现阶段的A股市场谈不上绝对安全,但也可以称得上相对安全。或许,对于市场的进一步下行调整,可以称得上近年来的“黄金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