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作为一个以资金推动作为主导的市场,资金环境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A股市场的走向。这些年来,“成也资金,败也资金”也成为了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对于老股民来说,也已经深刻感受到A股市场的发展与壮大。从十多年前股市日均成交量能不足百亿,到如今日均成交量能数千亿元的规模,市场的交易资金规模确实膨胀了不少。在2015年股市处于高峰期内,A股市场日均成交量能更是持续达到万亿级别以上,两融余额规模也持续稳守在万亿规模水平,这在过去的时间内,也是投资者无法想象的。
3000点,作为中国A股近十年时间的核心价值运行中枢,多年来股票市场基本上围绕着这一区间上下波动。但是,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逐渐改善,结合减税降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际上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正逐渐提升,如今股市处于2900点附近区域,但平均市盈率却仍然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区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A股的投资价值正不断提升。
近日,有消息指出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有望进一步提升。按照当前的规则,险资在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有着30%的上限设置,而在实际情况下,部分险资机构的权益资产配置已经接近这一水平,但从整体上来看,与险资拥有的庞大体量规模相比,险资在权益类资产的整体比重依旧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可提升的空间仍有不少。
不过,若未来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升至40%,将会从一定程度上为A股市场带来新增资金的补充。但是,在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放松的背后,可能意在为险资在科创板新股配售上创造条件,而其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也是根据风险偏好设置不同的投资比重。但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险资权益投资上限的突破,将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有效的新增资金补充。
作为一个以资金作为推动主导的市场,仅仅依靠险资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在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放宽传闻的背后,实际上各类长期资金也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新增资金的补充。
例如,作为给事业单位人员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潜在的入市规模还是不可小觑。假如按照约3000万的人员规模进行配置,且根据职业年金投资入市的比例限制进行分析,未来有望为中国A股带来千亿级别的新增资金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已经到达了实质性的阶段,而山东首批职业年金也开始到账,并正式启动投资运营。
又如,为企业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年金,虽然属于自愿性质,但其投资运营多年,实现的年均收益率还是比较可观的。其中,根据数据统计,从2007年以来,企业年金的年均收益率达到近7%,而在2018年,企业年金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仍然达到3.01%,而同期沪深市场却出现明显的跌幅,多年来企业年金可以称得上持续跑赢同期市场表现。但是,经过了这些年来的发展,企业年金却存在扩大投资范围,且提升入市投资比重的需求,这也可能成为未来A股市场的新增资金补充。
再举一个例子,作为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养老金,其在资本市场投资运营已经步入实质性的阶段。但是,在企业社保费率调降,且未来养老金开支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按照目前的投资运营规模,显然也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按照2018年年末的数据,养老金结余就达到4.6万亿。与之相比,进入实质性投资运营的资金却占比不高,按照未来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养老金加快入市、提升投资运营资金规模的预期还是比较强烈的。
此外,则是提到外资资金。
实际上,经过了这些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加速开放,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放宽,且外资资金占据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话语权与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MSCI扩容与富时纳入的强烈预期,未来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步伐有望持续加快。其中,以MSCI扩容为例,未来有望分三步实施扩容,最终将纳入因子大幅提升至20%,这也是未来中国A股新增资金的有效补充之一。
最后,则是提到未来国内家庭资产配置的变化,若在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上有所提升,将会是一笔庞大的新增入市资金。
根据《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161.7万,而从资产配置上,家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金融资产占比11.8%。与此同时,从具体数据来看,在家庭总资产的配置上,仅有0.96%的资产配置股票,而0.38%的资产配置了基金。很显然,对于国内家庭的资产配置还是严重倾向于住房投资,而金融资产配置严重偏低,实际上并非健康的现象。从长期的角度思考,若国内城市家庭在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上有所提升,那么将会间接为中国A股带来比较可观的新增资金补充。
由此可见,从未来A股新增资金的补充来源分析,还是比较丰富的。从长期的角度分析,中国A股的投资价值还是有望得到市场的挖掘。不过,影响资金投资热情的因素,目前主要还是股市扩容预期、限售股堰塞湖泄洪以及资本减持潮等问题,这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定位以及规则的不断完善。面对并不缺乏资金的投资市场,一旦市场投资信心得到实质性的提振,各路资金也有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