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今年5月份,A股市场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的退市压力。其中,近期深交所一次性发布7家公司的暂停上市公告,包括了乐视网、凯迪生态、金亚科技、千山药机、皇台酒业、龙力生物、德奥通航等上市公司。到了5月17日晚间,又有四家上市公司宣布了终止上市,分别是上交所的*ST海润和*ST上普,深交所的*ST华泽和*ST众和。此外,*ST保千则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今年5月24日暂停上市。
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有多家上市公司遭到暂停上市处理,更有四家上市公司遭到了终止上市的处理,对于这一种退市力度确实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现象。甚至可以认为,这是A股市场开启退市常态化的序幕。
这些年来,与A股退市常态化形成对照的,则是A股市场率先掀起了IPO发行常态化的序幕。从以往一个月一批次乃至两周一批次的IPO核发,到一周一批次IPO核发的转变,A股市场IPO发行常态化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适应。在此期间,即使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的表现,却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IPO发行常态化的运行规律。
但是,对于市场而言,只有IPO发行常态化,却没有退市常态化作为配套,显然并非健康的现象。受此影响,在IPO发行常态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容量规模骤然膨胀,已上市企业的数量更是进一步接近4000家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纵观A股市场的历史,上市公司从1000家发展至2000家的数量,耗时10年的时间,而上市公司从2000家发展到3000家的数量,则耗时仅有6年。至于3000家发展到4000家,也许耗时更短,这也是近年来A股市场容量规模持续膨胀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是A股市场IPO速度的持续加快,已上市企业的数量快速膨胀;另一方面则是股市退市率持续偏低,缺乏了退市常态化的有效配套。由此一来,反映到股票市场身上,则是股票市场优胜劣汰效率的持续减弱,股市上市率与股市退市率呈现出明显失衡的发展状态。
近日,A股市场在暂停上市以及终止上市身上明显下功夫,且在短时间内宣布了多家暂停上市以及终止上市的企业名单,这一现象的出现,或多或少反映出退市常态化正逐渐开启。或许,在未来的时间内,也许每月乃至每周的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一批次的暂停上市名单乃至终止上市的名单,这对于提升A股市场优胜劣汰功能还是具有比较积极的影响意义。
逐渐实现A股市场的退市常态化,固然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若配套措施不能够及时跟进,恐怕会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的持股市值损失。对此,在配套措施上,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完善与补充。
其中,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强化一人或多人为全体股东利益进行诉讼,且利益归于投资者,降低投资者维护权益的成本。
再者,简化前置条件的认定,缩短投资者索赔的流程与索赔时间,增强投资者的索赔效率。
同时,对于立案调查,且出具行政处罚书的上市公司,应将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的处罚金优先设立赔偿基金,优先赔偿给符合条件的投资者。
此外,则是强化暂停上市及终止上市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仅要求上市公司定时发布退市风险的警告,而且为达到投资者保护的效果,券商机构可以通过短信、书面等方式告知相关上市公司持股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尽可能提升持股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除此以外,则是对于退市整理期实施区别化的对待。具体而言,对强制退市,且不存在重新上市可能的企业,可以继续保持退市整理期的配套,为投资者提供再次抛售股票的机会。但是,对于非强制退市的企业,尤其是特殊市场环境下遭到面值退市的企业,应该取消退市整理期,减少企业因进入退市整理期而对投资者持股市值的二次打击。
可以预期,随着退市条件的完善与成熟,未来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数量将会明显增多,A股市场实现退市常态化也将会成为现实。但是,在退市常态化逐渐落实之际,更需要注重市场配套机制的有效建设,降低退市常态化对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冲击。由此可见,从本质上提升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并做好积极有效的配套措施,才是实施股市退市常态化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