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中,券商机构发布“卖出”评级的研报寥寥无几,但进入2019年,随着中信证券首次给予中国人保A股“卖出”评级之后,部分券商机构也开始陆续跟进,而在实际情况下,除了中国人保以及中信建投先后遭遇“卖出”评级的研报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遭遇了评级下调的遭遇。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分别对中国人保与中信建投发布了“卖出”的评级研报,掀起了A股市场券商机构下调股票评级研报的热潮。其中,根据数据统计,在今年3月份以来,遭遇下调评级的研报数量多达42份,这在以往的时期内,也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对于近期密集发布的券商评级下调研报,实际上也从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监管的肯定。
从积极的影响分析,通过券商机构对股票的评级下调,实际上有利于发挥券商机构间接调节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作用,而在股票评级遭遇下调之后,实际上更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市场的消化,意在提升市场化的调节功能。至于弊端之处,则是在于券商机构对上市公司股票评级研报的严谨性与合理性问题,有时候不排除存在间接打压股票价格的风险,甚至容易引发同行业恶性竞争的问题,或多或少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
实际上,从近期市场对券商评级研报的态度分析,也有逐渐回归理性的趋势。就在此前中国人保与中信建投遭遇券商机构“卖出”评级的影响,相关股票价格还一度出现了大幅下行的表现,甚至对发布“卖出”评级研报的券商机构股票价格构成直接冲击。受此影响,市场对券商评级研报的关注度一下子提升,但有存在评级研报影响力被明显放大的问题,甚至因此左右市场的实际走势。
3月份至今,已有42份下调股票评级的研报发布,而下调股票评级的研报也似乎成为了新时期下的常态化现象。随着下调股票评级研报的逐渐增多,实际上也逐渐获得了市场的接受,而市场的神经也没有之前那么脆弱,似乎有逐渐回归理性的趋势。
市场环境明显回暖,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显著回升,难免会影响到券商机构的评级变化。
举一个例子,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为5元,相应的估值水平为6倍市盈率。如果按照A股市场银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分析,这一估值状态属于比较合理的状态。但是,当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但相应的盈利能力与基本面状况尚未发生显著改善的迹象,那么股票价格回升至10元的水平,其相应的估值水平已经不再那么便宜,放在同行业的平均估值分析,甚至已有高估的风险。由此一来,假如此时券商机构发布下调股票评级的研报,实际上还是符合市场预期,除非上市公司具有未知的重大利好,从中短期角度来看,投资者选择高位抛售的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
事实上,从近期遭遇券商机构下调股票评级的上市公司分析,多离不开近期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影响。例如此前的中国人保与中信建投,其曾经出现了明显的价格爆炒迹象,相应的估值水平甚至高于同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与此同时,站在当前政策监管环境趋向于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的背景分析,通过券商机构下调乃至卖出股票的评级研报来达到间接调节股票价格,为市场降温的效果,实际上还是有利于市场的自我调节,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色彩。
遭到下调股票评级的研报,并非缺乏有效的依据,但一份研报未必具有如此强烈的市场影响,而像之前中国人保、中信建投的价格负面冲击影响,也仅仅属于偶然事件,随着市场逐渐理性看待看空研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对看空研报的真实反应也会趋于降温。
至于遭遇下调股票评级的上市公司而言,或多或少会构成些许的负面影响,但这未必会马上形成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拐点。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市场资金的力量,尤其是特定资金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控盘程度。除此以外,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其股票价格持续上涨,且远离了核心价值中枢水平,未必意味着价格投机已经到了尾声,也许会存在不为人知的潜在利好因素,这也是券商评级研报中无法真实体现出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