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科创板的市场讨论不少。然而,对于科创板的推进速度却非常快速,就在近日,市场期盼已久的科创板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言下之意,则是科创板距离正式推出的时间又近了一步,这无疑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又一标志性事件。
从讨论到意见稿的出炉,科创板落地的时间较市场预期更快。不过,从政策定位分析,科创板的推出却具有战略性的影响意义,甚至被看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
具体而言,从此次科创板征求意见稿内容分析,主要强调了几方面的亮点。其中,部分内容符合市场预期,但部分规则却略显谨慎,未能够满足市场的制度改革预期。
例如,对于前期市场热议已久的T+0交易制度改革的预期,从征求意见稿中,却与市场预期有所差异,实际上科创板仍将延续T+1的交易制度,市场预期的T+0交易制度改革却再度落空。
又如,对于科创板涨跌幅限制的约束,从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却得到了适度地放开,但并未如市场预期放得更开。从实际规则分析,科创板的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但对新股上市前5日不设置涨跌幅。由此一来,与当前A股市场非ST股票10%的涨跌幅限制相比,还是略显放宽,但仍不至于大幅放宽,对科创板股票上市后的价格表现还是略有约束,但也属于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不过,从征求意见稿中,还是体现出科创板市场一定的制度亮点。例如,支持VIE,允许同股不同权制度,对于尚未盈利的优质成长企业,还是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改革空间。又如,对于投资者准入门槛,则设置为前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资产均值不低于50万,且需要两年交易经验等。此外,则在减持锁定期、信披制度以及退市机制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约束限制,为科创板市场的发展提供出更完善的配套补充。
或许,对于投资者而言,比较关心的问题,一个在于科创板的投资者准入门槛,作为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科创板本身的投资吸引力以及制度优势会更优胜于其余市场板块,若投资者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可能会影响分流其余市场板块的存量流动性,但准入门槛设置过高,可能就会像新三板市场那样变得一潭死水,市场流动性与投资活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担忧科创板扩容后,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新三板市场,对于这些年来高速扩容的新三板市场,因缺乏有效的优胜劣汰效率,上市率显著高于退市率,反而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因此,作为试点注册制度的科创板,其退市率几何、优胜劣汰功能发挥几何等,无疑影响到未来科创板市场的投资活力,这更可能成为未来其余市场板块试点注册制度的参考样本。
此外,近年来A股市场的限售股堰塞湖泄洪压力,同样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受此影响,作为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区,在未来存在扩容预期的科创板市场中,紧随其后的限售股堰塞湖问题,确实需要做好提前应对准备。从具体征求意见稿内容中,拟进一步延长部分股份的锁定期,尤其是对三年锁定期后仍然没有盈利的高管团队,会有进一步延长锁定期的约束。但是,参考A股市场的情况,对于锁定期的约束以及后续的减持问题,仍然需要有更进一步的约束规范,而对持股成本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对称的问题,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热议探讨到科创板征求意见稿的正式出炉,实际上意味着科创板距离正式推出已经为时不远了。或许,随着征求意见期的结束,科创板将会随之到来,届时将会对国内资本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于市场而言,既然科创板亮点不少,终究离不开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但从政策定位分析,科创板或许会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且与现有的市场板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过,从实际影响分析,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中长期的积极影响,但中短期分流股市资金的影响仍然存在,只是分流资金的程度范围变化。
换一种角度思考,假如科创板市场积极引入颇具潜力的高成长企业,且市场整体定价不高,可预见的前景较好,届时有望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创板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流动性补充。此外,则需要充分衡量其余市场板块的真实承受能力,并通过强化不同市场板块的定位特色,提升其余市场板块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增持与回购频率预期,增强市场自身的抵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科创板分流存量流动性的负面影响。
不过,从实际影响分析,随着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度,这对于其余市场板块的绩差股以及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构成一定程度的资金分流影响,但资金本身具有强烈逐利性,对于具有持续赚钱效应、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还是会留得住资金。此外,对于市场中足够优质的上市公司,还是始终具有资金吸引能力,科创板对这类上市公司的冲击影响反而比较有限。
但是,作为市场交易制度改革与创新试验田区,科创板还是具有一定的战略影响意义。或许,对于科创板而言,为以后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积极探索影响,其长远性影响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