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谨慎外资积极 到底该听谁的呢?
步入2018年,可以认为是颇具操作难度的一年,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私募高手,抑或是普通投资者,却似乎很难实现盈利,普遍资金还是以亏损为主。
以公募基金为例,根据前期的二季报数据,公募基金在二季度普遍出现亏损的格局,而这也是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浮亏。然而,对于公募基金二季度的疲软表现,多受到了期间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按照7月份以来的股市表现,料三季度公募基金的表现还是显得有所逊色。
再以私募基金为例,近期券商中国的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8月份,北上深广地区的38家大型私募全部进入亏损的行列,无一盈利。与此同时,自今年以来,发生清算的私募产品就达到了2884只,而提前清算的比例达到57.94%。
面对当前疲软的市场环境,私募基金所面临的问题,一个在于运营压力与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即使灵活性较强、可操作性高,但在如此疲软的市场环境下,私募基金还是不得不考虑到运营压力的问题,更有甚者处于产品清算的状态;另一个则在于私募产品销售困难、发行艰难,即使是大型私募也未必可以达到预期的发行效果,更多时候产品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认购者寥寥无几。至于这样的情景,同样发生在公募基金身上。从某种角度分析,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发行冷淡的背景下,实际上意味着市场投资信心低迷、更多场外投资者还是处于观望的态度。
2018年,对于私募基金来说,确实是充满考验的一年。然而,从私募基金的整体态度分析,还是偏向于谨慎,或许这也是对市场行情的不明朗、缺乏预期的表现。
不过,与之相比,外资资金的表现却显得积极不少。自今年以来,从整体数据分析,外资资金的北上净流入的迹象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了持续净流入、持续加仓的态势,这或多或少体现出外资资金对A股市场还是充满了预期,整体态度偏向于积极。
然而,对于私募基金与外资资金的不同市场态度,可能代表着略有不同的投资理念。其中,前者更注重于实质性的市场盈利机会以及可操作的空间,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至于后者,则更关注到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状态,而经过了最近几个月的接连调整,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与投资价值优势也得到了或多或少地展现,甚至较海外成熟市场更具有投资上的优势。或许,这也是外资资金积极布局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或许,当市场出现实质性回暖之际,私募基金的仓位水平以及投资积极性会一下子提升,这可能也是私募基金时刻等待的赚钱效应。至于外资资金,则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先知先觉优势,但外资入场还是偏向于理性与积极,甚至意在长远。不过,仍不排除部分外资资金会借助两地市场的价格差距或折溢价率等因素进行反复套利。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思考,现阶段A股市场的位置,确实具有一定的投资优势,而外资资金的积极投资,也并非任性而为,终究还是做好了调研与分析,在市场投资判断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