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探寻稳健经济新常态下的投资之道
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 “宏观是你必须接受的,而微观才是你有所作为的” 。宏观的趋势看似遥远,但却是一切微观活动的基础,认清这一点在投资中十分重要。在当前复杂的投资环境中,很多人只顾埋头看路,却忽略了抬头看天,所以很多人每天996,最后却一无所有。
经济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疫情的短期冲击总会过去,而市场终究会回归本来的“势”, 投资者最重要的是看准财富周期,干这个周期该干的事。
历史研究表明, 投资收益的90%是由大类资产配置决定的 。通俗点说,你的财富积累主要取决于你站在一部怎样的电梯里,如果你选择了一部上升的电梯,那么即便你躺着也可以实现财富增长;相反如果你误入了一部下坠的电梯,那不管你怎么挣扎也很难终止财富的“稀释”过程。
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周期的判断最终决定了你将会走进一部怎样的电梯。过去你可以不关心这件事,因为大部分人闭着眼就能走进一部全世界上升最快的电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现在不一样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面和刚需下行的基本面背景下, 房产造富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财富的主要来源或许是金融市场 ,但,未来十年的金融市场和过去十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变化是“大水漫灌”的终结。 过去十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维持“放水”思路,共经历了2009、2012和2014年三轮大宽松,期间进行了数十次的降准降息。在此期间,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也相对宽松,而每一轮的宽松都积累了一定的市场风险。但在2016年以后,中央明确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已事实上转向,降准降息次数明显减少。虽然2018年后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开启边际宽松,但方式方法已经明显变化,监管层更多运用定向降准、LPR不对称降息等货币工具, 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至此,大规模的货币宽松短期几乎不可能再现,货币幻觉逐渐消退。
第二个变化是金融监管的重塑。 过去十年中国的新金融形态几乎是在无监管状态下发展起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2P:2012到2015年间,中国涌现出数千家P2P平台,甚至超过了美国,但直到2015年我国才建立了P2P监管体系。也就是说,大部分P2P平台是“裸奔”出来的,这种情况下P2P爆雷几乎是必然的。 2017年金稳委成立后 ,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统一监管,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强监管时代,政策套利空间大幅缩小。
第三个变化是金融出清常态化。 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峰值8.4%,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的7.6%和90年代日本金融泡沫破灭时的6.9%还要高,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中央从2016年开始大力挤泡沫。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 ,随后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密集出台,“狂欢”最终宣告结束。现在金融出清已经“从五环开进了二环”,虽然最激烈的上半场已经过去,但下半场中仍然存在“踩雷”风险。
在以上三大变化的影响下,经济稳增长将成为新常态,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我给大家简单总结了几条:
1、资产泡沫逐渐退潮,投资者很难像过去十年那样挣快钱, 比较现实的是追求稳定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投资回报;
2、大类资产“黑天鹅”风险增加, 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定不要轻易涉足 ,要谨记教训、谨慎参与;
3、 多学多看少动,要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 ,至少把90%以上的空闲时间拿出来学习,谋定而后动,做到对可能的投资领域和标的心中有数。
的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