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类滞胀周期确认,A股风格再切换?
今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一季度顶点确认后,经济增长动能明显放缓,之前我们也多次提醒大家关注下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果不其然,PMI连续四个月下滑,叠加疫情、汛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速凸显。价格指数短暂回落后再次回升,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依旧存在。经济增速放缓,物价高位运行,这是典型的滞胀特征,类滞胀周期正式开启。类滞胀周期是投资中最难做的阶段,流动性未有明显改善,盈利增速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A股很难有趋势性机会。
7月PMI继续回落,价格指数有所回升,类滞胀周期开启
7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4%,连续四个月下滑,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接近临界值。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53.3%,连续两个月下滑,是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叠加疫情、汛情等多重因素影响,7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均在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速凸显。但价格指数继6月短暂回落后再次回升,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依旧存在。经济增速放缓,物价高位运行,类滞胀已经到来。
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明显放缓,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指数大幅回落
7月PMI生产指数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至51.0%,工业生产明显放缓,主要是受季节限电、设备检修、局部极端天气、疫情扩散等因素影响。需要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经营承压,生产大幅回落。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仅回落了0.1个百分点,基本未受影响,中型企业回落了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回落了2.1个百分点,降幅十分明显。
从需求端看,需求开始走弱,且内需回落幅度大于外需,内外需不均衡问题值得关注
先看与内需相关的新订单指数,6月受618大促刺激,一改3月以来的下行趋势,回升了0.2个百分点,7月由于部分需求前置、极端天气和疫情等因素影响,重回下行通道,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再看与外需相关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47.7%,连续四个月回落,近三个月均在荣枯线之下。从结构上来看,内需降幅大于外需,国内稳增长压力开始凸显,特别是汛情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再加上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会对居民消费形成抑制,本就疲软的消费再次承压,扩大内需任重而道远。外需虽也在下滑,短期还有韧性,这是因为反映中国出口景气度指数的CCFI和SCFI还在持续创新高,外需回落更多是运价上涨、运力紧张,出口商暂缓接单所致。
从价格端看,价格指数再次回升,通胀压力依旧存在,但中下游压力有所缓解
6月由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一系列调控措施相继出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均有回落,两者差额也有明显收窄。7月由于石油化工继续涨价,原材料价格、出厂价格指数重回上行趋势,环比分别回升1.7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之前我们就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做过预判,虽然单边快速上涨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年内仍处于上行阶段,只是从快速上涨转为震荡上行,持续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仍值得警惕。当然也有一些向好的因素,7月原材料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的差值为9.1个百分点,较6月的9.8个百分点继续收窄,由于出厂价格指数较原材料价格上行速度更快,上游行业对中下游的盈利挤压有所缓解,但中下游价格上涨也更容易传导给下游消费者,对消费并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