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碳交易与碳税孰优孰劣?
所属频道: 大气治理 关键词:碳交易 碳减排 碳税
北极星大气网讯:随着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30·60目标”确认,作为减碳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手段,碳交易备受市场关注。今年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将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统一,全国碳交易所有可能在今年鸣锣开市。
碳交易和碳税是目前世界上各国最常用的两大碳减排制度安排。有意思的是,围绕两者之间减碳效果的孰优孰劣,争议不小。
01碳交易与碳税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上看,两者都是为了解决公共产品的外部性而采取的政策手段,但从原理上来说又在一定的差异。
碳交易作为数量导向的政策工具,被认为是符合科斯定理的一种可交易污染许可证的典型应用。我们都知道外部性是西方经济学里关于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中环境保护问题就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的产品。而科斯认为,只要污染权利(或者说是产权)得到明确,并且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市场本身其实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外部性。既然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减排,但治理减排会给不同国家、不同企业造成成本差异,那么碳排放权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用碳交易这种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与碳交易相比,碳税是以价格为导向的政策工具,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庇古税”。按照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的观点,环境污染外部性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只要政府采取措施——比如说征税——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那么就可以得到经济学追求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02碳交易与碳税相比孰优孰劣?
由于国家地区间的经济、金融、监管条件不同,很难简单的判断碳交易和碳税在减碳效果、综合影响上孰优孰劣。
先来看看碳交易。碳交易直接指向碳排放量,减排效果明确,政策出台、调整不涉及立法,程序上来说也相对简单、更为灵活。此外,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可交换产品,具有金融的天然属性,能够吸引银行、基金、企业更多参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碳交易作为一种人为设计、控制的市场,存在着高昂的监管成本和道德风险。由于碳价格波动性,一旦产品金融化则对金融风险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碳交易比较适合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和地区。
碳税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太复杂的市场产品和交易规则设计,管理、运行成本相对碳交易要低很多;而且碳税作为政府税种之一,相对固定便于企业做好减排安排,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用于投资开发新减排技术。不过碳税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第一,作为一个税种,出台、调整都需要严格的程序,灵活性较差。第二,通过价格影响碳排放量,间接影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第三,由于缺乏超国家的征税部门,碳税不能像碳交易那样,用于解决全球碳减排问题;第四,可能会造成国与国之间发展的不平等,让实施国的企业由于碳税而转移到环境政策宽松的国家,导致实施国产业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