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沿着三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
当前,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当中美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中美之间的博弈也愈演愈烈,不断升级。目前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从经济维度和政治维度两个层面来看。
十几年前,经济学家们已经在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给大国关系带来的变化。“经济失衡”简而言之就是,在过去的40年(特别是过去20年)中,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个地球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以美国为代表,从全球大量的进口,是个消费市场。第二世界是以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这些国家,出口能源、矿产、粮食。第三世界以中国和越南为代表,是所谓的“世界工厂”,加工制造业非常发达。经济学家们十几年前就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就是由于按照国际分工的原理,会有大量的产业转移到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相应地美国就会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过去的40年(特别是过去20年)中,中国经济总量飞速成长,并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进行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可能会在2030年会超过美国。
同时,全球产业转移也确实带来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一世界国家的内部变化。旧的产业离开后,新的产业没有及时替代,美国五大湖地区形成了很多“铁锈地带”,产业“空心化”造成工人失业率提升,从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于是美国把自身社会产生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我常举一个例子,一个班里学习最好的前两名往往关系很微妙,中美关系便是如此。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概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日本在70年代的时候,经济总量也曾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当一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的时候,两国关系便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中国在过去150年中,有三次学习日本的高潮。第一次大约是晚清甲午战败以后,当时很多仁人志士做了很多反思,开始学习日本。第二次是在民国时期,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打断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第三次以日为师是在80年代小平同志访日以后,中国兴起了一波学习日本的高潮。我主张现在我们应该第四次学习日本,从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中吸取他们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