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未来十年对中国非常关键,我们面临科技突围的惊险一跃
在全球局势正发生深刻变革之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不久前出炉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正式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推到了一个更加瞩目的位置上。在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科技事业如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助力企业突围?普通人又该如何把握好转型升级期带来的新一波投资机会?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受邀做客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JIC讲堂”,以“‘十四五’规划下的科技投资与未来技术图景”为主题,深入地为阐释了中国经济在当前世界局势中的发展机遇,并对科技发展助力企业突围的重要性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投资方向及热点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住科技创新驱动带来的新一波投资机会。
在历史的转弯处,全球正进入新时代
当前,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当中美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中美之间的博弈也愈演愈烈,不断升级。目前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从经济维度和政治维度两个层面来看。
■ 经济维度:全球经济的长期失衡
十几年前,经济学家们已经在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给大国关系带来的变化。“经济失衡”简而言之就是,在过去的40年(特别是过去20年)中,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个地球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以美国为代表,从全球大量的进口,是个消费市场。第二世界是以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这些国家,出口能源、矿产、粮食。第三世界以中国和越南为代表,是所谓的“世界工厂”,加工制造业非常发达。经济学家们十几年前就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就是由于按照国际分工的原理,会有大量的产业转移到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相应地美国就会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过去的40年(特别是过去20年)中,中国经济总量飞速成长,并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进行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可能会在2030年会超过美国。同时,全球产业转移也确实带来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一世界国家的内部变化。旧的产业离开后,新的产业没有及时替代,美国五大湖地区形成了很多“铁锈地带”,产业“空心化”造成工人失业率提升,从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于是美国把自身社会产生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举一个例子,一个班里学习最好的前两名往往关系很微妙,中美关系便是如此。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概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日本在70年代的时候,经济总量也曾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当一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的时候,两国关系便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在过去150年中,有三次学习日本的高潮。第一次大约是晚清甲午战败以后,当时很多仁人志士做了很多反思,开始学习日本。第二次是在民国时期,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打断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第三次以日为师是在80年代小平同志访日以后,中国兴起了一波学习日本的高潮。我主张现在我们应该第四次学习日本,从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中吸取他们经验教训
■ 政治维度:大国竞争目标的冲撞
长期的全球经济失衡会给国家内部带来变化,这种变化日积月累就会在某一个时点爆发。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算是失衡状态的一次总爆发,无论你是否喜欢特朗普,都不可否认他“代表美国蓝领利益”的口号以及他的施政方案,对于美国中下层老百姓很有诱惑力。这个长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从政治维度很容易理解。
全球正处于一个政治强人的时代,其中有一种表现是不按套路出牌。比如特朗普发一个推特就可以免掉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这在以往美国的政治生态里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前些日子美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现在正处于“危险的100天”之中。因为特朗普尚未卸任,他仍可以在美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行使他现在还是总统的权利。因此在这100天之中,仍潜伏着许多未知和变数。
接近美东时间16日凌晨0时,特朗普发推特称“我赢了大选”,随后,这条推文被推特官方贴上“防误导”标识。图源网络
俄罗斯也是如此。普京总统上任前后,俄罗斯的就业、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确实都还不错,但其实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的进步不大,现在只相当于中国的广东省或江苏省的经济总量。普京希望在2024年之前俄罗斯能冲进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实现俄罗斯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目标上的冲突,导致了难以避免的大国博弈。
中美关系的后续发展众说纷纭,但我们肯定要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去拉近中美关系,避免脱钩。但这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美国方面的态度。如果美国就是铁了心要搞所谓的科技脱钩,我认为会产生两个结果:
我过去在石油系统工作,对能源行业比较熟悉。俄罗斯经常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能源武器或能源外交,这使欧洲很多国家坚定决心开拓出更多能源进口来源。美国的技术脱钩路线,会大胆地推动我国国产替代化的路径,也会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现在科研、教育,特别是基础的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改进方法。
我个人认为,拜登当选后,未来的确定性更强了。拜登和特朗普在战略层面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在战术层面会有非常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拜登希望尽快恢复美国的领导力。这几年在特朗普的领导之下,美国的世界领导力确实大大下降了。因为美国是通过联盟结盟的形式来实现全球治理,但特朗普上任至今接连退出多项国际协议,这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美曾携手实现了比较好的合作。而这次疫情,美国却对中国领导人发出的倡议置若罔闻,这体现出美国领导力的退化,美国没有承担起该有的领导力,没有联合世界的主要经济体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了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拜登应该会重新加入之前特朗普退出的一些国际协定,如巴黎协定等。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合作,可能会成为中美新一轮合作的突破口,在反垄断等方面,中美也可以进行合作。总体而言,无论是对中国的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拜登的可预见性更强,打法更确定。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确定性是个好事情。
面对中美关系微妙的趋势,我认为我们要用搞原子弹时期的精气神,致力于科技突围。这其中涉及到国内很多机制的调整,包括科学研究的体制、激励机制,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以及产权保护等,对中国自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任正非最近讲话说,大学要做捅破天的事情,不要考虑太多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我非常同意他的话。没有长期的、扎实的基础研究,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技术问题的。
科技突围真的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要的问题。科技领域太广泛,在此我主要聚焦“新基建”这一当下科技领域的热点。新基建,或者数字基础设施,从投资市场这个角度讲,我们认为它是一轮看得见摸得到的新机遇。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的新基建,有点类似于美国90年初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基础设施的升维。
美国90年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对于美国经济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因此诞生了一批非常厉害的公司。借着新基建的风口,中国未来也会诞生一批很厉害的公司,这也是我们为何非常看好未来至少3到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清友总结的新基建十大核心代表企业
新基建基本包括七大领域: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充电桩、特高压以及城际高铁和轨道高铁,这七大领域中每一个部分涉及到的产业都非常的庞杂。在上面的图表中,我总结出了新基建十大核心代表企业,这十家企业正好凑成一个词“China Built”。我想试图说明的是,新基建领域正在引领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制造也正在从Made向Built转化。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是技术路线的升级。
■ 科技创新助力消费升级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一个国家和一个产业的进步,都有赖于基础理论的提高。从牛顿力学到量子论,基础理论的进步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蒸汽机革命到电气化,再到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60、70年代所说的四大件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到80、90年代就变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而现在的四大件也许已经变为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驾驶和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现在已初具规模,它的趋势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从理论、技术到产业、产品,它的发展脉络是一以贯之的。
基础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变迁,技术的变迁又为产业升级或产业变迁赋予了新动能,而产业的变迁最后又以产品或者服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便是中国正在经历的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
JIC讲堂书单
也有人说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消费降级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太大了,因此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情况,所以也有人说中国正在进行“消费分级”。从发达经济体经历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到,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次消费升级。
从供给端来看,科技创新确实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动能。我大概划分了一下,科技对于消费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
第一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或提高性价比,会大幅度的降低成本,从而刺激消费需求。比如2020年是典型的“汽车大年”,性价比比较好的日本车系销量都比较好。第二是创造新的需求。比如微信这些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应用软件也在遇到新的挑战,他们也正在不断迭代自己的技术服务形式用以创造新的需求。科技赛道上的投资思维
■ 核心资产的投资逻辑
无论是科技还是其它领域的核心资产,都强调价值性、稀缺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这四大特点。这些资产形式可能是不动产,可能是消费类里的股票,也可能是头部的科技公司。从产业赛道上来讲,价值性即成长性好,硬科技有市场空间;稀缺性即存在技术壁垒,有门槛;安全性要求科技含量高有立足之本;科创板则为流动性提供了有效补充。这些共识为我们的投资奠定了基础,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在这个赛道中挑选出优秀的运动员。这既需要专业,也需要运气。科技赛道既涵盖了新经济、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方面,也涉及到企业服务业务,商业航天、通用航空等领域。在选择科技赛道进行投资时,重视研发投入,科技含量高的公司更值得投资。
来十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可能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资本市场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机会,从投资逻辑的维度大概分为三个方面。
本期JIC讲堂现场
一是消费升级。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现在暂时受疫情影响被压抑,但我认为消费升级的逻辑还会长期地发挥作用。
二是监管的强化。监管的强化既包括金融监管、科技监管,也包括现在的反垄断。由于互联网的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极化效应”,导致这个行业比较容易出现垄断现象,因此我曾提醒过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说中国在未来三到五年里一定会进行比较严厉的反垄断。
三是技术的升级。新冠疫情过后,进行了技术升级与未进行过技术升级的企业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技术升级后的企业在这场肺炎疫情中反而是受益者,强化了他们的市场地位。而之前不愿为技术升级投入资金的企业,现在则处境被动。
■ 注册制时代加速极化效应
我们正在逐渐步入注册制时代。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注册制正在让整个股票市场从供销社模式向超市模式转变。但我国当前还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注册制。完全意义上的注册制首先是监审分离的,交易所真正和证监会脱钩。其次是交易层面上的改革,恢复“T+0”,取消涨跌停。再有,需要形成一个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投行的筛选惩罚机制。
理想状态的注册制应该是一个超市模式,投资者可以买到性价比比较好的产品。同时,伴随着“T+0”速度的加快,股票市场上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我预计在注册制之下的股票市场的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当前港股市场中股票交易量与市值集中在头部公司的特点。
■ 找到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
今年的股票市场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二是估值推升。在我看来,至少从现在到今年年底,我们正好处在一个估值推升到业绩拉动的转换期,龙头股票的溢价确实越来越明显。研究美国股市这十几年的牛市就会发现,股票市场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前5家公司。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寻找所谓的“中国股市的前5家公司”。从股票市场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正在经历着的产业升级,因此我们需要看清下一轮产业升级的方向,选对龙头企业,才能把握好新机遇期的投资机会。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投资者而言,先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投资方式,进而去思考投资策略,形成价值理念,甚至是所信奉的哲学,同时还要把基本工做扎实。如同习武练功一样,每个人都要慢慢从扎马步到强身健体、逐渐理解要学的这门功夫,再到逐渐形成一套思想价值观。在投资市场上,各有各的套路,只有适合自己的,没有标准答案。希望在当下的重要机遇期中,大家可以认清形势,钻研通透,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把握好转型升级期带来的新一轮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