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发动机进无止境·
纪念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暨企业精神高峰论坛”在平安金融中心柏悦酒店举办。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论坛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深化市场、推进“双循环”的重要市场载体,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的发动机。
今年5月以来,“双循环”新发展模式被多次提及。管清友认为,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等软实力,还是港口、机场吞吐量等硬件设施,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都具备明显优势。但放眼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均GDP、创新能力等反映长远竞争力的维度上,与其他三大湾区还存有很大差距。“粤港澳大湾区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来实现后发式创新突围。而‘新基建’极可能成为中国版的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回望过去40年,受益于深圳市长期坚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深圳成长出华为、腾讯、大疆无人机、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跨国集团,并培育出“改革、开放、创新、包容”、“敢闯敢试、改革先行、开放窗口、勇于创新、包容共享”等城市文化精神。“从1995年开始,深圳市政府便审时度势、进行产业升级,将科技创新定位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为‘经济发展第一增长点’,并由一把手亲自抓。”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回忆道。
结合李子彬总结的深圳特区精神,平安集团董秘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表示,平安的企业精神与深圳特区精神一脉相承。“与深圳的创新与包容相对应,平安的企业精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二是‘来了就是平安人’。”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贯穿平安发展始终,从蛇口出发、艰苦创业、走向全国及世界,从保险起家、开拓综合金融、并向科技和生态转型,平安32年的发展深刻受益于对创新精神的贯彻与坚持。“来了就是平安人”是平安简单包容的人才文化的集中体现。盛瑞生表示,平安主张“简单”文化,一切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不惟学历,不讲资历,没有所谓的山头和人脉。因此,平安的“空降兵”和“外脑”生存率始终居于业界前列,成为平安事业创新发展的主力。
当前,外部形势叠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透过现象看本质,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提出,挑战背后更深刻的问题是“中国过去40余年的成本优势正逐渐失去,而独到性优势尚缺”。
周其仁表示,当下,中国经济的上方悬有坚硬的天花板,即发达国家独到性的创新优势,这是中国和中国企业需要进一步追赶和突破的。针对这一新形势,周其仁提出应该重新定义企业和企业家精神。“过去,从贫穷到富有是企业家精神,把产品做好是企业家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今天和未来,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更应提升科技创新的‘独到性’,加强后发创新优势,从大量“看到了造”转变为“想到了造”,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学、国家研究所和产业市场打成一片。”
对于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根据其观察提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是非常典型的践行者,正如我和搭档在新作《无止之境》中所述,平安的很多创新业务都萌芽于马明哲对新兴事物的极度好奇与关注,很多从0-1的过程也都是马明哲亲自带领实现的。”
平安集团董秘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进一步补充,科技和创新正在重新定义平安。“这与马明哲董事长是个‘科技发烧友’密切相关,他多次在内部会议中提出,坚信人工智能和医疗科技将给人类带来最大颠覆,重新定义未来的世界,也定义未来的平安。”正因如此,平安从第三个十年开始启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转型,并在“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战略路径加持下,取得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发明专利数位列全球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并孵化出平安好医生、陆金所、汽车之家、金融壹账通等多个科技独角兽,赋能行业和社会。
据悉,本次论坛由高端企业家社群平台正和岛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中国平安集团主办。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