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关于近期局势的思考
最近仔细读了下美国发布的对华战略报告,大家可以看一下,言辞非常激烈,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有所防范。历史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数次被打断,晚清的时候甲午战争基本终结了洋务派走向现代化的努力,1937年七七事变也基本终结了国民政府走向现代化的努力,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又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现在两国就像在竞赛,美国想把中国锁定在发展中国家水平上,中国则是要冲破这种封锁和遏制,两国从政府到企业都是在斗智斗勇,可称之为历史性的世纪大博弈。鹿死谁手将决定这两个国家未来在世界上的地位关系,所以我们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有时要打太极,有时要打少林拳,该刚的时候刚,该柔的时候柔,以获得最高的国家利益为目标。
疫情是千年未有之大危机,对于中国不仅是短期冲击,对经济影响是长期的,甚至对于国家走向都有很大的影响。疫情在经济运行的机器上撒了一把沙子,这个沙子的颗粒是特别大的,你无法完全消除。
中国经济逐渐变得日本化:第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5-6年可能会出现一次人口断崖式塌陷,出生在1966-1974年的2.94亿人在2026年到2034年陆续步入老龄化,将会对于国家和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第二个变化是进入经济新常态,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出现大幅下降甚至是负增长,消费能力也会随之下行,大部分人会出现消费降级。
现在是非常重要的当口,资本市场确实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之重要,它的转型改革对于一个国家如此之重要。原来股票市场既然是为国企脱困设立的,是一个融资场所。所以即便股票市场出现2008年那样的大跌,它对整个社会稳定没有形成影响,对金融稳定没有形成太大影响,但2015年情况发生改变了。目前资本市场承担着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科技创新的重任,因此股票市场在整个国家决策的函数中确实靠前了。毫无疑问,资本市场改革非常紧迫,非常必要,从监管到发行到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是必须要改的。
关于中概股回归的问题,第一,很多中概股肯定是要考虑回归;第二,对于中国投资者、特别内地投资者来讲,也许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投资机会,那就是伴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相关的公司的包容性、容纳能力,以及一系列的资本市场的制度框架也更加完善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炒股票的是赚不到钱的,发股票的才赚钱。为什么发股票的赚钱?因为我们的监管制度、交易制度就决定了它发股票赚钱,炒股票很难赚到钱。我不能说杨总她们赚不到钱,只能说赚钱的很少,只有专业的机构,特别资深的个人投资者才能赚到钱,大部分人是赚不到钱的。
看到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经折戟沉沙,确实有很多“不老松”、“常青树”,但一定是凤毛麟角,总体来讲拉长时间周期看他能稳定赚到不错收益的一定是极少数的,这也符合规律。这种情况之下,一般个体投资者,特别是偶尔为之的投资者,你千万不要用机构的思路思考股票市场,你和他的思路不可能一样,你抵御风险的能力、风控的能力、你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你的人脉关系、你的资金量,和机构都不一样的,所以不要笼而统之的说有机会还是有风险,因为机构和个体投资者不一样。我一般不建议个人投资者去直接买卖股票。
无论是房产投资还是股票投资,如果时间用100%来衡量,那你要用95%的时间去学习、3%的时间制定配置策略,2%的时间制定交易策略,而大部分人的交易策略不是直接下场买卖股票,而是买什么基金,买公募还是买私募,买公募的,是买科技成长类基金还是消费类基金,还是买哪个大私募,是这样的交易策略。亲自下场投资的,拉长周期来看,你们自己可以算算你投资的时间段有几个人赚钱?
我们本来就是T+0和没有涨跌停板,后来因为市场波动大,散户很受伤,股票市场刚建立,就实行了所谓T+1制度和有了涨跌停板。我个人建议中国资本市场不可能回避这个事情,早干晚干,早晚得干,而且不可能没有风险的。比较稳妥的办法是新老划断,增量上彻底T+0,没有涨跌停,但在这之前要充分地进行非常系统的风险教育。同时,实行了T+0和取消涨跌停以后,原来存量的东西就是堰塞湖,绝大部分估值肯定偏高的,只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本来要一天跌完的,那就给它一年时间吧。
如果T+0,一定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市场波动加大,短期确实可能上涨,25年前,沪市在开通T+0之后的一个月涨了165%,但中长期不会改变大趋势。二是市场分化会更严重,不建议一般的中小投资者、散户参与股市,因为风险极大。散户和专业投资者、机构之间的博弈,大概相当于冷兵器和热兵器的战斗,几乎没有胜算。这么说有些人可能不服气,但大概事实如此。成熟经济体的机构化、去散户化怎么来的?就是亏出来的,是散户不断亏钱最后只能交给机构去管理风险的过程。
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问题,我认为央行不应该直接购买国债。央行是流动性的源头,主要责任是放出适量的水,财政是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管道,主要责任是把流动性引导到经济的薄弱环节,让实体经济的鱼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两者之间不应该混在一起,而应该相对独立、相互配合。但并不是说不能宽松,完全可以通过相对独立的政策工具,间接配合财政赤字的扩张。比如2008年降准降息就是为了配合“4万亿刺激计划”,2014年连续降准降息是配合地方政府债务置换,2018年以来货币转向是为了配合专项债扩容。接下来,货币政策除了直接购买国债依然有很多配合操作的空间。
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实并不是新鲜事,货币重铸也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早在十四、十五世纪英国、法国的国王就已经玩过这手了。因为他们对外打仗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国库亏空,就把民间流动的货币回收回来,重新熔重新铸,但是实际的含金属量是远远小于票面价值,假定是一块钱,实际的含金属量可能只有一毛钱,这样实际上就是对全国征收了通货膨胀税,相当于把财政赤字货币化,所以国家一旦掌握了发钞权,就几乎避免会出现财政赤字货币化。所以为了约束这一行为,是通过立法禁止财政直接像中央银行透支。财政赤字货币化受害最大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个人是非常鲜明地主张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
总书记对海南做出重要指示,海南的改造接下来会加速。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提醒强烈关注海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自贸区,而是瞄准全球的自贸港,是目前最重要的区域战略之一,也是今年最有增量的一个地方。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应该是零关税+低税率+有条件的人、货、资金的流动。其中税制改革是重点,预计会涉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全岛免关税值得期待。之前我在博鳌有个关于海南的演讲,说的比较具体。
疫情之后,房价出现恢复性反弹在意料之中,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以往我们分析的因素似乎一个也没少。从2017年这一轮房价的高点到现在,即便是核心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不小的跌幅,2020年伴随着应对疫情的干预政策和宽松政策的启动,房地产作为重要的资产,它的价格出现恢复性反弹在意料之中,去年年底我们还不知道有疫情,我们就知道今年房价肯定会有反弹。
对于不同投资者,核心资产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买中国的消费股,买美国的科技股,也可以说买最稀缺的、最核心的资产。我觉得这里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你是以什么样的资金量、什么样的投资水平、什么样的风险偏好去看核心资产,绝大部分人应该是选一个风险收益相对比较适中、性价比比较好的核心资产。在中国来讲,中国老百姓能想到的就是核心大城市的房子,没有比这个性价比更好的(资产了),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