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股市分析]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与民让利 老祖宗的智慧今天一点不过时
几乎被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重塑的全球经济会滑向平行世界吗?全球化是否会逆转?
所谓平行世界大意是指:世界上两种贸易体系或两种国家集团。面对特殊的2020庚子鼠年,“中国的传统智慧是:大疫之年、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告诉经济观察报。
那么,我们可能面临怎样一个未来?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撰文指出:新冠病毒不仅造成了致命的大流行,而且让世界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只有主要经济体团结起来,经济的复苏和未来才能得到保障。即便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战略竞争者和对手也需要努力才能达成合作。“但愿这个‘平行世界’的预想不要实现。当然,关键是如何去理解时局;毕竟杀敌1000,自损800;这个时候的战术——可能要打太极,毕竟和为贵。”管清友说。
一
经济观察报:正在全球蔓延的疫情是否会令全球化倒退?有观点甚至认为两种不同制度的贸易体系将分别组成一个世界,形成“平行世界”,对此,你怎么看?
管清友:也许我们正处于历史转折中,但愿这个“平行世界”的预想不要实现。我觉得现代全球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诸如,从全球化走向半球化:1945-1991(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时期。1991-2016(苏联解体到特朗普当选总统),全球化形成、演进、深化、繁荣、落寞时期。2016-(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也许几十年),半球化逐渐形成,两大经济体分别代表两大国家集团逐渐形成平行世界?即两大国家集团之间非对峙、弱联系,但国家集团内部强联系、强合作。
如果国际紧张局势不趋缓的话,不排除可能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就全球化的状态而言,二战后至今大概如此。我们早年研究全球化时,注意到一个现象——全球化的可逆转,这主要取决于核心国家——是否觉得全球化对自己更有利。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只能考虑经济利益,大家都会受益。但如果考虑非经济利益,或考虑安全利益的话,如果对手的受益更多,另一方就会难以接受,或者不想那样做了。
其实2000年初的时候,大家就意识到了可能的麻烦:这波全球化红利固然很好,但全球化一定会出现利益分配问题——现在就遇到了。更不用说,两国之间在一些具体政策和理念上的分歧,有人会觉得“你拿走了这么多,我拿走的少,我不跟你玩了”。
经济观察报:是否因为此前的全球化中,一些发达经济体降低了自己的标准,然后有言论说我们搭了全球化的便车,可能也失去了提升自己变革的一些动力?
管清友:说白了就是——全球市场开放后,我们通过出口去挣外汇,迅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但与之对应的科技创新跟上或配套与否,有人存在疑问。
关键在于如何去理解时局。国内有观点认为,中国入世加入全球市场,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事实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我们同时也受益了。但这个时候,类似话题已非利益之争,其本质是价值观之争,只是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其实,加入WTO,步入全球化进程后,我们的市场份额不断在扩大,但主要是贸易方面——即大家学会了赚快钱,也赚到了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换言之,大家赚到增量的钱,但不太容易赚到要靠长期厚积薄发科技研发之类的钱,这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现在,整个全球贸易陷入这种状态之下,更要靠后者赚钱,这是形势所迫,在能赚到增量快钱的时候,我们更需学会去赚那些难赚的钱。
经济观察报:疫情之下,我们看到,国家之间的国情文化、价值观亦不一样,经济体会如何选择?全球化主导者们如果不想全球化了,全球化还能进行下去吗?
管清友:我觉得欧美国家也不是不想全球化,而是它不想与谁全球化……
其实,从全球化时代去看,历史会给出答案。实际上,这方面重温当年小平同志的思想就行了。大家还是要合伙做生意!某种程度上,我们真正融入全球,更多的还是要靠求同存异,换位思考,以及人类一些共同的价值观。
经济观察报:您为此想表达什么、呼吁什么?
管清友:我希望的是大家形成共识——即中国还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行全球化。
我们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在此过程当中,要去争取,要想方设法增加双方的互信了解。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需要全面看待问题。
不管怎么样,中国人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我们就要推动合作、加强沟通、增强互信,增加相互了解。毕竟杀敌1000,自损800。
二
经济观察报:麦肯锡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对世界的依赖在降低,反之,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在提升;包括中央再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对此怎么看?
管清友:我个人觉得,不能简单判断谁更依赖于谁,因其取决于报告衡量的指标。中国和世界,本身就应该融为一体。中国肯定需要世界,我们也愿意为世界做出贡献。
从事实层面讲,我们需要反思——离开了世界,还会有世界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承担大国责任,我们坚定全球化,那么,就需要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因此要相互沟通理解。
经济观察报:截至4月24日7时,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70万例;现在还是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候,但各方的信息也很多,这个时候怎么办?
管清友:这个时候取决于世界领导者的个人领导艺术、魄力、格局。这是力挽狂澜的关键时刻,政治家、社会精英、思想家们都必须做出努力。
中国应该承担大国责任。在全球化逆转的时候,我们可以协调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重新推动推进全球化。如果有分歧,我们就去协商,管控好分歧,不要让形势朝着更坏发展。某种角度上,非官方的交流也很重要。退一步海阔天空。此时,大家退一步,互相理解,再交流的效果也许会不一样。
如果大家都多些幽默感呢?有些事一笑而过,不用特别较真;否则事情可能会越弄越僵、越弄越升级。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要准确把握事态发展的动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管怎样,以我们现在的经济地位,以及发展路径——我们确实有自信,既然自信的话,就不必诸事抬杠,有些事可能一笑就过去了。
经济观察报: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世界观,你眼中全球化新秩序会是怎样的?
管清友:其实也没什么新秩序,全球化的秩序就挺好。关键在于反思、审时度势。
当然,疫情导致的这种状态也是压力倒逼,来自两方面:一种是外部的压力,一种是内部的压力;那么,对外策略是否需要调整?对内,国内必须改革,正如必须推出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否则,经济难有起色。
但个人而言,我并不悲观。逻辑上:第一,形势逼人,遇到问题也在不断的调整对策;第二,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不光是富裕起来,民智亦开启了。再说企业要发展,因此也会求变……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毕竟要做生意,产业要发展。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现实的问题摆在这,包括全球化门槛也在提高,你怎么看可能的选择?全球化会退回到WTO之前的GATT那个关税壁垒时代吗?
管清友:即便真走向闭关自守,需要很相当长的时间;没有20年趋势不会明朗。
我觉得不会退回到那种状态。但再享受2016年以前的那种全球化状态好像也不可能。于是,它有可能是一种中性状态,既有一些摩擦,也有一些博弈,但同时基本上,经济上还会是进入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其实可打的牌很多,包括与欧洲的合作,以及跟日本、韩国的合作等等。
经济观察报:你刚刚讲的我们去做一些改变,那么世界各国的多元化,怎么去体现?怎么求同存异?
管清友:我觉得所谓一超多强,或者说从两级变成一级世界,包括说多元化,都无法回避一点——这个世界,如果从全球治理这个角度并没有多元化,可能还是英美体系。但如果从文化的包容性来看,它肯定是多元化的。
三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来,除美油之外,市场并没有大的动静,是因为真的稳定了吗,还是说实体经济不行了,然后资金脱实向虚?
管清友: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第一,中国应对疫情确实有优势,因为中国几千年来遇到太多这种事,有效办法就是隔离;然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是最笨的也是最聪明的办法。
第二,资本市场,因为资本看到了疫情度过高峰期,尤其中国处理疫情的优势——率先进入复苏,率先进入反弹。
第三,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确实难度很大,那能做什么?只能买股票。虽然收益性冲击很大,有些股票可能一季度的数据也会“大洗澡”,但是毕竟经历过下跌,恐慌也有所消除。
我们的优势还在于——中国经济韧性很强,我们可打的牌还特别多,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控空间还不小,尽管总体上的增量不多。这块的增量意味着要干什么?意味着要素市场化的改革,意味着放松管制。比如在于把土地还给农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说白了就是要牵住“产权制度”的牛鼻子。
当然,短期之内肯定是要抓住刺激消费这个牛鼻子,中长期抓住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
经济观察报:抓住了牛鼻子,经济动力就起来了?
管清友:但国计民生得有个清单,100多家央企,各个省属企业有多少,国企效率的提升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而最有活力的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它们天生具有追求财富的动力——它们就像是皮,现在这一波疫情冲击的是皮啊!如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谓改革就是真正从毛回归到皮,挖崛经济潜力,释放经济活力。我们不是没有牌,小平同志曾把一副烂牌打得那么漂亮……
经济观察报:现在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一直很困惑,疫情诱发全球经济大衰退,以及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为此,欧美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尤其是美国无限量释放流动性应对危机;但另外一方面,有些领域的物质、资产价格在飞涨,似乎很割裂。
管清友: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定义,通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上升,确实存在通胀;通货紧缩就是物价指数的下跌。
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不这么看了,你看CPI是在涨,而且涨幅很高,PPI实际上是在下降,因此,通胀和通缩并存。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轮通胀是因为疫情冲击了生产端,冲击了供给端,由供给收缩引起的通货膨胀,所以导致物价上涨,它不是货币现象。即这轮因为供给收缩导致的物价上涨,不是因为货币增发引起的物价上涨,这是确定的。
其次,PPI下行是因为供给端的收缩,加上需求端的下降,但主要是由需求弱化造成的。也就是说通胀是由于生产供给端的收缩,而通缩是由于消费需求端的收缩,换言之,我们同时出现了一个现象——供给和需求的双收缩。其实它是一个双收缩状态。
如此,现在这种情况更像通货紧缩现象——实际上面临一个双收缩,也不要局限于所谓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当然,目前最严重的问题还是通货紧缩!就是物价上不去,油价跌成这样,需求起不来。疫情之下,二三月份主要的问题是生产停摆;四月份以后,变成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矛盾发生转换了。
经济观察报:基于这种双收缩国内外好像都是这样。你觉得多久才能走出来?
管清友:是,短期很难走出来,大家要适应这个过程。对宏观政策来讲,如果想不清楚的话,其实回到老祖宗的智慧就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与民让利。
我一直强调:疫情冲击了基本面,冲击了供给端也冲进了需求端。所以要做的事不只是去刺激需求,需求是需要消费。首先还是我此前一直呼吁的,要进行企业纾困,要千方百计的让更多中小企业活下去,这样才能解决就业问题就,有了就业才有收入。
这个时候做什么?不妨向中国的传统智慧学习,或者说“大灾、大荒、大疫之年,休养生息、涵养水源、轻徭薄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老祖宗们传统的智慧拿到今天一点都不过时,就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