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是个复杂的课题,也是所有交易人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既不能把它神秘化,也不能把它看得过于筒单。
进入交易,资金管理就成为交易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全额保证金交易和差额保证金交易对资金管理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保证金制度的差别
全额保证金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未经融资放大的资金。例如:10万元开户,最多只能买10万元的股票。差额保证金交易是指经纪公司或者营业部按照一定的杠杆比例给交易人提供的一种保证金交易方式。例如:国内期货就提供1:10到1:20的杠杆比例,也就是说你有10万元可以当做100万元或者200万元来进行交易。
前者和后者的操作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前者而言,资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资本的损失和拥有既得利润,而后者的目的则在于最大化地避免资本的灭失。
在差额保证金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一般的资本损失,而是爆仓——所有的资金化为乌有并成为经纪公司的债务人。如果你全仓交易的话,1:10的杠杆比例,以做多为例,如果价格下跌10%,你的所有资金就已经化为乌有了;如果你在价格下跌10%的时候无法平仓出局,那么价格再度下跌部分就是你需要赔偿给经纪公司的部分,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穿仓(爆仓)现象。
但是这种交易风险在中国A股全额保证金交易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只要开户买入了股票就是股东,无论价格跌到多少,只要你平仓就会有剩余的资金出来,即便是运气不好,该公司被摘牌甚至倒闭,那我们也是债权人而不会沦为债务人。
二、国内交易人的误区
国内很多的著书立说者在谈到股票资金管理(注意是中国A股)的时候,总是向大家推荐分仓操作并广泛引用国外(基本上是美国)一些书籍的资金管理学说,实际上这些人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国外的那些学说谈论的交易媒体采取的基本上是差额保证金制度,例如:江恩《华尔街45年》中讨论的股票资金管理,约翰.墨非《期货技术分析之道》中讨论的期货资金管理等。
正确的资金管理是对风险充分了解后所采取的针对资金的避险措施,它通过分配头寸、处理头寸等行为的总和来达到分散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资金管理是动态的,它根据不同的交易媒体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全额保证金交易方面,资金管理的重点侧重于如何组织一定数量的交易媒体,以及在同一个交易媒体中如何通过资金管理分散和控制风险。这里的风险是指一般的资金单位时间的营运效能,而不是防范资本的彻底丧失,因为A股类型的保证金制度本身不会导致资本的彻底覆灭。
例如对一个100万资金的A股账户的管理,就必须考虑是分散还是集中面不是其他。我们知道,在同一种交易技术进行交易的前提下,分散交易要比集中交易风险小。如果我全仓购人一只股票,这只股票在10天内出现10%的亏损,就意昧着10天内我的资金营运效率为-10%;相反,我全仓购人10只股票,有3只盈利7只亏损,3只盈利的股票分别为4%、5%、3%,7只全部亏损的股票是10%,那么我10天内的资本运营效率是-5.8%。同一个人操作,使用同一种技术,前者亏损10万,而后者亏损5.8万,分散和集中的差别已经非常清楚了。另外一种极端情况似乎更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分散的10只股票全部下跌10%,才能达到前者的5损水平。
当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利就有弊。分散可以有效避险,但是在赢利效能方面也会低于集中持股的。
三、分散组合的几个类型
如何分散交易?不同的交易技术流派具有不同的分散方法,一般比较流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市净率排名来确定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并进行二者的组合
这种组合比率通常为7:3,100万账户可以分成10份,其中70万可以买入7只价值型股票,而30万购人3只成长型的股票。这种组合是基于价值型股票长期、稳定、风险较小,而增长型股票短期活跃和暴利增长但是风险较大的假设来确定的。这种方式的投资组合曾经在一些基金中广泛流行,他们强调的是一种所谓投资理念,相信价格的波动与价值型股票、增长型股票具有因果关系。
2.根据股票习性的组合分散
这种组合是一种不考虑股票本身价值的分类方法,它关心的是股票本身的活跃程度从面进行组合分散。以10只股票为例,他们会选择买5只活跃度极端强烈的股票和5只波动般的股票来进行组合。这样的好处在于:他们可以利用5只活跃股票做短线交易,而另外5只做长线交易。
3.443策略
443策略强调有限分散。我们根据股票波动习性进行分散,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灾难性亏损的出现。管理亏损应该是每个交易人都必须着力经营的事情。
443的第一个4是指买入4只股票,每只股票占总资金的1/4。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买入股票必须大于或等于4只。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旦市场出现一些意外,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例如,某只股票由于债务危机或者报表作假被披露而被强行停牌乃至摘牌等等,如果我们不是分散而是集中全部资金在这样的一只股票中,其灾难的严重性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一生的命运或许因此而遭到彻底改变;相反,4只股票同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可能会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买100只?这样不是能更好地避免上述的风险吗?的确如此,但是在交易的时候我们不只需要考虑这种风险,还要考虑交易的效率。100只股票的组合,毫无疑问会大大降低我们的交易效率。30秒钟买入一只股票,买入100只则需要3000秒,1分钟买入1只股票则共需要100分钟,而1天的交易时间不过4个小时而已,加上我们日后对股票的跟踪,买100只股票对于普通交易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招架的。
443的第2个4是指买入一只股票时需要在拐点区域分4次买入。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覆盖拐点区域的最大价格区域。平均的好处不在于能够每笔买入最低价,而在于使整体买入价格变得低廉。买入价格低廉在止损上占有优势,在获利时可以保持获利相对最大化。
443的3是指4次买入后价格开始上升,其止损在4次均价之下的3%。这样,一旦价格出现回吐,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离场,从而保证我们的损失相对最小。在实际交易中,会遇到如下问题:第一单在10元买入,买入后价格迅速跌停到9元,买入第2单后均价到了9.5元,次日开盘跌停,如果在这里买入第3单和第4单,平均价格为(10+9+8.1+8.1)/4=8.8元。而8.8元的止损位则在8.536元,也就是说第3单和第4单买入后就需要止损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既然第4单均价止损是3%,那么第1单止损价格是多少?那就是12%。以此类推,第2单止损价格则是6%。根据这个法则,第1单买入后,价格下跌了12%则需要止损而停止买入其他的头寸。同理,在本例中,头--天已经买入了第2单,均价是9.5元,其u止损位则是9.5之下的6%,即8.93元。而次日跌停开盘已经跃破了8.93元,自然不能继续买入第3单和第4单了,而是等待反弹出局。
四、风险报酬比的权衡
在资金管理中,除了需要考虑分散组合外,还要权衡风险报酬比。
一般流行的风险报酬比是3:1.很多人很难深刻理解风险报酬比到底意味着什么。从字面上来解释,风险报酬比就是在进行投机交易的时候,交易人在试图赢得3个单位的利润的时候要承担1个单位的风险,也就是说你试图获得10%的利润就要做好3%的亏损的准备。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会因为有了这个理由就可以胡乱交易了。在交易前,我们必须充分进行风险报酬比的权衡。一只股票如果1%处有重要阻挡,而最近的支撑却在当前价格-10%处。根据这种权衡,我们就会放弃交易,而等到它回落下来或者突破时再买。
总之,资金管理是个复杂的课题,也是所有交易人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既不能把它神秘化,也不能把它看得过于简单,简单到把它理解成止损的设定。事实上,资金管理早已经成为交易技术的--部分了,几乎所有优秀的市场交易者都是资金管理方面的行家。只有把它们融为一体,我们才可以真正融入市场。
有一种危险的言论试图借助于对资金管理的鼓吹来否定交易技术的必要性。这种观点的基础是:
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也是没有必要预测的。
一只猴子进行交易比人交易更安全,理由是猴子没有人性。人性阻挡了人的成功。
买入后等待,到达“止赢”位置平仓,跌到止损位置砍仓。
在这个前提下,这个观点认为止损和“止赢”的设定和执行是交易的全部工作。在股票交易中不用选择股票,不用考虑价格,只需要监督并执行止损和所谓“止赢”就可以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概念一“止赢”,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可以赢利但是要停止赢利。
例如买入的股票是126元,止损价格是26元,根据3:1盈亏比的原则,该股赢利空间应该至少300元,那么止赢位置是426元。根据第3条原则,从2000年开始到2001年初,每股净亏损100元。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只考虑资金管理,不号虑价格的高低和股票的习性而买入是危险的。
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讨论概率,先亏s00次再赚500次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但是在连续亏了499次的时候你是否还有勇气继续交易?如果你没有勇气了,那么概率给你安排的500次胜率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你认为市场是不可以预测的,那么你如何厘定未来的价格目标?
你又如何判断你的漫长等待后必然出现你的价格目标?如果在两年内没有出现你的价格目标,你是否愿意继续等待下去?如果你所交易的股票在第四年没有抵达你的价格目标,相反却跌破了你的止损,那么你如何坦然地面对自己或者客户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难道你的行为还不能算上灾难吗?
人性的确可以阻挡人的成功,但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不是人性的结果吗?金字塔、泰姬陵、航天飞机等等,哪一个脱离了人性的驱动呢?猴子不能交易,就像猴子无法书写伟大的史诗一样;交易不是神的游戏,同样也不是猴子的游戏,而只能是人的游戏。所以,我们应该回到人的思路上来,深人到交易内部,寻找其潜在的波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