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创造税收、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有效途径和战略措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十五大以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措施,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这不仅为民营经济放手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能持续稳定地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出对策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资金是民营企业生命力得以扩张的砝码,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一些民营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由于制度更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民营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大增。此外,由于许多民营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这些都给民营企业的融资造成了障碍。
2.缺乏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民营企业抵押担保不足、抵押担保落实难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虽然不少地方创办了各类经济、民营企业担保机构,但由于财力不足,结果是议得多,做得少,担保机构还是依靠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行后僧多粥少,解决不了大问题。就民营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结果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往往贻误了最佳商机。
3.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民营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地位不同,即使目前的创业板市场。虽然对民营经济开始全面放开,但其设置的门槛太高,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置身于资本市场之外。长期以来,资本市场是国有企业融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市场,尽管现在正在改变这一状态,但民营企业要想获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仍然相当困难。
4.所有制的歧视势必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从体制角度来分析,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外源性融资不仅要面对“规模歧视”,而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它们不可避免会受到“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实施规模歧视,是因为在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风险责任加强。如果把钱贷款给国有企业,即使还不了,责任在国有企业,风险损失由国家承担;若把钱贷给民营企业,如果产生坏账,责任要由自己承担。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比较慷慨.规模没有限制;而对民营企业借贷,则设置规模限制。所有制歧视存在的原因就是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强化国有企业在市场发挥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家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即使其效率低下,而对民营企业则加以限制。这种所有制歧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5.民营企业贷款难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政府机构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不是依照民营经济运行的要求设置的,因此出现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政出多门,造成政策混乱,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种状态难以形成政府与民营经济间有机的、良性的互动关系,政策的透明度公允性、针对性及其实施程度因此而大打折扣。正因为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了中介机构也就难以健康地发展起来。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或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有效的服务,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结果。
二、民营企业融资对策探讨
民营经济投融资难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民营经济投融资问题的对策应当采取突出重点、个个击破的综合对策,笔者认为今后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
很多民营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正努力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事实也是如此,民营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克服人事管理上的家族模式,用现代公司制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设计和管理,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从重视企业目标的企划到形成一套有效的业绩指导、业绩评价和业绩辅导改进体系,以及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报酬激励制度、人员培训与开发计划制度人员进退升迁制度等。
2.逐步完善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
我们可以尝试实施“小额联保”贷款,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工商部门合作,合力形成对民营企业的小额贷款实施联保的制度,既确保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又能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由民营企业组成联合担保共同体,共同筹资,实行股份制,按担保比例和额度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担保机构则分担银行贷款风险,并起监督保护作用。
3.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探索风险投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
目前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进入门槛很高,按照现行的上市标准,大多数民营企业短期内还只能“望股兴叹",在这I点上,尚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还要逐步培育一批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为民营经济的创业和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政府重点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尤其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首先,允许信用良好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其次,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进行直接融资。
4.科学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在国家金融、财税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杜绝所有制的歧视。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民营企业信货部,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实行银行是否贷款应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的策略。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5.重组政府机构,整合政府职能
在中国经济漫长的转轨过程中,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仍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转轨期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性产业和产业的可竞争性部分退出,而代之以民营经济,这将使我国的微观基础发生重大改变。在微观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客观上要求政府的机构及其职能也相应转变。
在人类进入新的21世纪之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只有自强不息,扩大融资渠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不断发展,振兴民营经济。
三、融资难成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难题——七对策应对
当前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融资成本高,一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二是融资渠道不足。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地方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处于试点阶段,都使得融资渠道明显不足。三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力度不大,或者建立后作用发挥不佳;商业性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性不高,管理比较混乱.使得当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不强。此外,中小企业抵质押确权评估存在一定难度,形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与抵质押不足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中小企业抵押担保。
其次是资源要素制约加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用电持续趋紧,影响了中小企业正常发展。二是用I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用工缺口普遍在15%以上。三是用地紧张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土地资源的8趋紧张,各地往往把大部分土地指标留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对中小企业很少安排用地指标,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拿到土地。发展空间的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产业升级矛盾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五方面:大量中小企业扎堆在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水平低.专业协作水平不高.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应对策略如下:
第一,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中央和省级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相关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确保已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深化细化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工作。
第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形成小贷丰收卡、小额贷款保征保险、林权抵押贷款、地方金融市场创新、股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等金融创新举措,并逐步推广应用。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三是改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同时,通过加强金融执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三,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一是开源。有关部门应共同商讨方案,在保证企业基准电力供应基础上,实现差别化电价,电价超额部分由使用企业承担,充分调动电厂积极性,加大电力供应。二是节流。引导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商业居民节约用电避免浪费。三是优化。推广各地有序用电方面积累的好经验,提高用电效率。
第四,创造和谐用L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规范企业用C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就业吸引力。建立劳动用工信用档案,并在用工环节运用,改善部分职工随意解除用工合同的现象,优化企业用工环境。探索建立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企业的做法,分层分类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工人和普通职工开展培训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
第五,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培育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
第六,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三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
第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专项项目支持力度,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加大技术研发扶持力度。
四、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的主动性,在引导社会就业、满足个性需求、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中小企业H益成为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分散集中性风险实现稳定发展、拓展新的盈利空间的战略选择。如何作好小企业融资这篇文章,已经成为政府当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9%,就业数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是把中小企业称作“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是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再从深层次分析,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整体家质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5%的增长速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
二是增加农民收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人的主渠道,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渠道,大大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三是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企业趋向于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此外,中小企业还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相对不足而融资又十分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宏观方面的原因
政策支持不够。国家在“抓大放小”过程中,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它们的融资问题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在搞活中小企业的问题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上,我国政府目前还缺乏配套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优惠政策。
(2)金融体系方面
a.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
b.量小利薄、缺乏规模效益。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c.贷款的“路径依赖”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国有银行长期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中小企业市场是个全新的市场开拓这个市场,不但要冒风险,而且要创新各种管理制度。
d.金融服务水平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中存在着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的不利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强烈需求与银行的可贷资金之间难以有效结合。
(3)企业自身方面
一是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小企业大多数组织松散,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完善,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造成经营不稳定,企业的兴衰集中在少数人员,银行规避风险难度大。二是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避税、降低成本等原因,小企业缺乏真实.准确、规范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有的小企业甚至存在多本账表,多头开户的现象,而对小企业进行信用登记、财务评估等制度尚未建立,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容易失真,贷款操作障碍多。三是部分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由于经济环境上的差异,部分小企业管理人员信用意识淡薄,还款记录差,经常利用“假破产”等手段逃避银行债务,银行无法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
3.改革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而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义相对不足,同时还缺乏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撤销大量基层网点,瞄准大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倾斜”趋势。而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又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与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1)利用业已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融资。对于有条件的成长型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应积极对其进行“孵化”,助其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同时,借助国内设立中小企业板的有利条件,积极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另一方面,某些已进入成熟和获利重整阶段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买壳上市的方法进入主板市场融资。
(2)利用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融资。建议恢复建设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为那些还未达到公开上市条件的股票提供交易场所,拓宽融资和退资渠道。
(3)加大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近年来,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日益发展壮大,它是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的一支劲旅,为引导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提供了又一条通道。
(4)择机恢复建设地方产权交易中心。由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还不规范、产权界定不清晰有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备、中介机构水平有限以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我们还无法建立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无形化的非证券资本市场。但发展有形的产权交易市场是中国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方的协调、配合。合理解决融资问题是当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