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逻辑:股市中的困境法则之失败帯来的痛苦远胜过成功带来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拥有的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
两只水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
“唉!”另一个回答,“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好没意思。常常是这样,刚刚重新装满,随即又空了下来。”
“啊,原来是这样,”第一个水桶说,“我倒不觉得如此。我一直这样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地回去!”
即使是在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人觉得幸福,有人深感不幸;两人同时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污泥。这代表着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所谓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人的看法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没办法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呢?其实,只要你把想法稍微转换一下,人生就会一片海阔天空。
很多事情,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便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其愁苦自怨,倒不如换个角度,转变一下心情。积极的思想带来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思想带来消极的效果,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其实,幸福感就是你期望的事情得以实现或得到额外的权益而获得的满足,而痛苦感就是期望落空或被剥夺权益的感受。有时期望实现后,幸福感反而消失;在期望实现的希望一步步增大时,幸福感反而会越来越强烈。比如你在某年赚了1000万美元,但在之后9年一分也未赚,你的满足感会逐年消失;若你知道10年之后会赚1000万美元,你的满足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年上升。
而且损失带来的痛苦感远远大于等量收益造成的幸福感。即使得到了肉体上的剌激与心理上的短暂平衡,但由于人类强烈欲望的无止境,幸福感又大大降低,甚至转为痛苦感。
所以,幸福感并非真正的幸福,其实质仍是痛苦。例如,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食欲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N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立刻转变为痛苦了!
正可谓: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伏烹宰,饥厌糖糠。
与幸福感不同的是,痛苦感反而不会转化,它会永远存在。只要你的期望不能被满足,回想起来一直会让你痛苦,极为短暂的幸福感与永恒的痛苦感形成了极大反差。
在股票交易行为中更是这样,买入后被套牢是长期的,获利是短暂的。
在股市引起痛苦的直接因素就是后悔,特别是卖出后又大涨的股票,因为后悔而带给你的痛苦甚至大于买入的股票下跌套牢的痛苦。以买入中奖彩票为例,假如你已经连续数月选择了同一组号码,但从来没有中奖,此时,一个朋友向你介绍了一种选奖方法,你就让他给你选了一个,当然,新旧两组号码贏的概率应该一样吧。但这个例子中有两种可能出现的后悔:一是如果你坚持旧号码,而朋友给你选岀的新号码中了大奖,你会后悔;另一种是当你转换为新号码后,旧号码却中了大奖,你会后悔。哪一种后悔产生的痛苦更大呢?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你已经为它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事实上,大多时候任何一只股票,当你买入后它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不是下跌就是盘整,即使上涨也是震荡式上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明天的走势,所以即使始终是上升趋势,你也只会每天承受着痛苦的折磨。而真正大涨的舒心感觉,实际上也只有那么一眨眼工夫。即使涨了许多,我想你还会为了没有买入另一只你曾选中,却比这一只涨幅更大的股票而痛苦。还有,你若各用一半资金买入甲股票与乙股票,一段时间后,当你卖出了甲股票,之后却大涨了两倍,而乙股票没有卖出却下跌了一半。这时,这两只股票带给你的痛苦,往往是甲股票远远大于乙股票。实际上,乙股票只是使你市值缩水,而甲股票也并没有让你赔钱!
特别是人性具有这样的弱点,往往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比较,与外来的比较使我们始终处在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也迷失了自我并隐蔽了自己原有的心灵馨香。佛祖告诉我们,外相的一切都是虚空的,所以不要在表相上分别、比较,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衡,才能悠然自得,才能找到一份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