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财务分析>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剩余收益模型的提出过程是什么样的?

剩余收益模型的提出过程是什么样的?

2019-07-18 20:33:26  来源: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4分钟的时间

剩余收益模型的提出过程是什么样的?

时间:2019-07-18 20:33:26  来源: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1890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发表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剩余收益”的概念,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在使其经营成本得到补偿后,还能让其资本成本也得到补偿,才称得上是盈利。”

1938年,甫伦莱(Preinreich)明确提出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RIV),当时该模型是直接基于股利定价模型而建立的,由于没有明确的优于股利贴现模型(DDM)的理论基础,证券市场也没有发展到能提供足够稳定的数据对其正确性进行检验的程度,因此该模型并没有为当时的会计界所普遍接受。

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深入研究净盈余理论CSR(Clean Surplus Relation)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沃尔松(Ohlson)在经过了一系列大量充实性的工作后,于1995年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收益的估价模型,真正确立了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地位。

剩余收益模型的提出过程是什么样的?

在这以后,芬尔特(Felthan)和沃尔松(Ohlson)两人又合作对模型的研究展开了大量的充实性工作,为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主要包括净盈余关系(Clean Surplus Relation, CSR)、账面价值和收益、收益的暂时性成分、稳健性会计原则和推迟确认等,被充实后的模型为以后的研究和修正工作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经过不断发展与改进,目前通用的剩余收益模型是一个不需要使用现金流量表,只依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就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模型。该模型后来广泛地被理论界所接受,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为F-0模型。

关键字: 证券
来源: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