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都喜欢牛市而不喜欢熊市。其实,熊市虽然面目可憎,但真正的机会和未来的辉煌却酝酿其中。股市名言“机会在绝望中产生”,寓意即在此吧!
如果你是一位准备入市的“准股民”,那么我们一可以给你的忠告就是:在熊市开始你的投资生涯,可能要比在牛市好得多。
牛市也罢,熊市也罢,都是一个买与卖的问题,是一个底与顶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股市学问都包含在这里面,所有的股市书籍讲的也都是这些东西。所以,这一章里的内容,其实也我们还要将“赚钱”进行一番新的诠释,以便对“熊市也赚钱”有全面的理解。
可以在别的章节中看到,我们不过是有所偏重罢了。同时,功夫在“股”外,“3年赚40倍”,与“1夜亏300万元”的故事先说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是成功者的故事,一个是失败者的故事。
成功者是一个3年赚40倍的女性,叫Y。 20岁大专毕业后来到深圳。一个留学的机会幸运地降临到她头上,但她还得为16万元的学费而去寻找另外的幸运。
Y感到无可奈何。好在她很快便调整好心态,并在人才市场找到了工作。该怎样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挣到所需要的学费呢?这是一个让她头疼的问题。但她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怎样,一定要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挣到16万元钱。另一方而,她也在矛盾:如果自己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赚到那么多钱,证明自己把学校所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了,还有必要出国留学?
当时中国股市正牛气冲天,每天在证券登记公司等候办理股东卡的人长达好几条街。人们议论纷纷,都相信1997年是农历牛年,加上香港回归,股票市场肯定会更加牛!Y的亲戚、朋友、同事在股票市场尝到了甜头,也鼓励她加入。
当时她想:“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靠每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挣到学费,还不如到股市试一试。
在这样的心态下,Y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全部家当10100元人民币,在1996年11月18日成为股民。她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云南白药,在9.78元和9.76元各买了500股。这只股票似乎也很善解人意,当天就涨到11元。看着不断上涨的股价,她觉得,没有什么比炒股票来钱更快的了。当她在11月20日以11.20元的价格抛出所有的股票时,赚了11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11月21日,她又以11.69元的价格买进,直持有到1997年3月20日以14元的价格抛出。
Y的股民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我们暂不去分析她3年时间里如何赚了40倍,只是请读者注意:她入市的时机并不算好,1996年11月己经是一波牛市的末尾。她于11月21日买进海虹控股,到1997年3月才抛出。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发生了我国股市空前的大崩盘:深综指从476点大跌到270点,跌幅为32%; 指数从1258点大跌到855点,跌幅为43%。老股民至今不会忘记那种场面:一连好几天,满盘皆绿,每天几百种股票跌停板,大盘指数也几乎每天跌10%,没有几个持股人能够逃脱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
Y女士一定也饱受惊吓,第一次尝到了股市风险的滋味。那么,她为什么直到1997年3月抛出股票呢?按她自己的说法,她是一边上班,一边炒股,有事情一可做,被套了也就不觉得特别难受。当股市终于止跌,逐步卷土重来后,她手的股票也就转亏为盈了。
1996年12月发生的剧烈下跌,是突发事件引起的,突发事件是股市崩溃的导火索。但股市有自身的规律,突发事件只能对股市产生一时的影响,当风暴过去之后,股市会恢复到原有的轨道,按照自己的固有软迹运动。1996年底发生的巨大波动就是属于这一类。然而,当突发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时,它对股市的影响就绝对不是一时的。例如美国1929年“黑色星期五”开始的的大股灾、1987年的大熊市,就是深层次的经济原因引发的,自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扭转。
Y女士的幸运,在于她遇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此外,她稳定的心理状态也帮了她的大忙。否则,恐怕在那种股市末日般的恐惧气氛里,早就会鸣金收兵,从此洗手不干了。
实际,这就是“熊市也赚钱”的一个侧面:不被气势汹汹的熊市吓倒,相信总有反败为胜的一天。对中国股民来说,这一点是重要的。下面再讲一个亏钱的故事,其主人公也是一位女性:
薛明明,笔名苑云,写过一本名为《感悟》的书,获得成千上万读者的好评,发行量高达儿百万册,1996年出版以来发行5次,成为全国畅销书。她为自己断言:“我一定能成为中国的卡内基!”无论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一卡内基,还是著名的“成功学”教育家戴尔·卡内基,都可视为“成功学之父”。
苑云意气风发,既想成为教育界的卡内基,又想成为实业上的卡内基。她于1987年带着300元钱和28箱书独闯深圳,后来成为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在深圳小有名气.。
但就是这位中国的第一代成功学家,在股市中惨遭大败。在最近出版的《爱与成功》一书中有段自我道白:“1996年,‘股灾’降临,苑云也未逃出苦海。一夜之间,亏完闯深圳8年的全部血汗钱300多万。”
这里又提到了1996年底的那次大股灾。问题是:苑云怎么会一夜之间亏掉全部股本呢?原因就在于她向营业部透支,而且透支肯定在1倍以上,否则,她一无论如何不至于爆仓。
在那几年,违规的“透支”比较普遍,很多透支的期限只有一天,也就是说,当天借,当天就要还,不管是赚了还是赔了,都如此。苑云女士在那次股灾中,绝对无法及时逃脱,而证券营业部要收回资金,这她的命运就只能是倾家荡产了,这就意味着她失去了反败为胜的本钱。
20世纪的投资大师江恩曾研究过1920-1950年华尔街所有投资大户的操作方法,: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炒家亏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均衡感,极度渴望金钱带来的力量妄图垄断市场,这样就把价格抬得很高……结果是,几乎所有试图这样做的人都落得了同样的下场:他们破产。那些“聚敛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然后义统统输掉的大炒家”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过度交易”。
过度交易就是超越自己的力量,以赌博的口心态来进行投机。“一夜暴富”的心态是造成过度交易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老股民都知道管一金生这个人,他曾是中国证券史上的风云人物,被台湾人称作“大陆券商的教父”。在他执掌万国证券公司期问,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二级市场经纪业务占到全国总份额的40%,可谓中国证券业的龙头老大。管总志得意满,不免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派。在1995年"327国债”期货多空大战中,他自以为是,误判大势,在形势不刊之际,试图以过度交易一来力挽狂澜,结果这位“空头统帅”波市场无情吞噬,由此所造成的巨大亏损,几乎危及我国证券清算体系。最终,这位“万国统领”沦为“阶下囚徒”如此优秀、理智的人物尚且会落到利令智昏、无法自拔的地步,作为一般小民,就更要小心翼翼,切莫头脑发热。这也算是“熊市赚钱”的另个侧面吧!
具体来说,作为中小散户,在何时可以全力投入,何时只能半仓投入,何时必须远离股市,是一定要把握好的。当市场出现过度投机的气氛,鸡犬升天、垃圾股乱跳时,就一定要保持警惕,切莫头脑发昏,倾巢出动,最后落得个前功尽弃的下场。更不要借钱炒股或者代别人炒股,这样一旦发生亏损,就不是小事了。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年苑云女士没有透支,那么她充其量不过套上几个月,赚钱的机会还多的是,何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呢?所以说,股一市中,“不亏便是赚”这句话还是有其道理的。安全第一,而要安全,保持平常心态又是最重要的。
所谓“熊市也赚钱”,最基本的东西就在这里。其他的,就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