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财富管理领域18年,读的书中自然是金融、投资方面的比较多。记得刚做期货的时候,复印过一本《酒田战法》,算是花的代价比较高的一本书。至今和他人讨论技术分析,说起K线图依然是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见复印来的书读得就是用心啊。
人生就是一本书
我读的书乍看蛮杂的,哲学的、历史的、宗教的都有,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对“投资的解读”。就连大学念的环境工程,亦被我解读为对“投资生态”的认识。这两年对股市看得比较悲观,我提出去年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元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去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开启,为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国际化生态”创造了条件,国际板只是新的生态链上的一环。新的生态,新的食物链,新的丛林规则,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投资会很盲目。
成功的投资一定是格局的胜利,我比较注重研究经济格局。对格局的把握源于对历史的理解以及通达人性的哲学思维。很多投资人都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投资宝典,我亦认真读过并非常认同,其中的“抓主要矛盾”是我的“战上海投资哲学”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感觉自己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人们常说,要想成功情商远比智商重要,而自己是个情商远低于智商的人,所以只好把每一步的成功都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直到前年读《秘密》这本书时,才总算找到答案,也为心想事成找到了理论依据。前几天看到一个初中女孩在读《好人会有好报吗?》,看书名就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好人会有好报!因为我读过《秘密》这本书。
书虽然读了很多,但对书有了一份敬畏之心还是在自己的《战上海:决胜股市未来30年》出版之后。一本书的出版凝结了太多人的心血,我也自认为本书可以让读者收获毫无保留的投资心得,但现实是书海茫茫,人海茫茫,这本书可以触动的心灵又有几颗呢?读的人没有收获,写的人就枉费心血。同样的联想让我对书有了一份敬畏之心,自此我不再在网上或是机场书店胡乱买书了,书买回家却束之高阁是对书的不敬,对作者的不公。
《战上海》出版后,中信出版社一直说我还欠他们一本书,书名叫《五年一千万》。起因是七年前我曾在网上发过一篇题目为《理财六招先:五年成为千万富翁》的文章,在网上的点击超过百万,引来好评无数。说这件事不是为将来出书做预告,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我把读书描述为六大法则中第四大生财法则。
我读过很多成功者的传记,包括澳门赌王何鸿燊、股神巴菲特、国务院前总理李鹏等,受益匪浅。但我建议,对介绍近30年成功者的自传书籍最好不要读,一定要读也要客观地读。原因很简单,1979年是历史的分界线,我称之为历史的断层。这一年人们重新起跑,开始了对财富的追求,人们有了在同一起跑线白手起家的机会。同时,由于完全是重新开始,没有对上一代财富、资源的继承,所以我们也没有去考虑以后的传承,往往目光短浅,对财富的追求非常急功近利。穷怕了的中国人民对成功的渴望超越了道德的底线,给了急功近利者很多的理解、宽容及成功机会,反过来让人们误以为“急功近利”是带来成功的原因。
这其实是一个假象,由于历史断层,我们这一代靠的是简单的勤劳、智慧或是小聪明。现在的一代已没有这份幸运,这场竞争虽然同在一个起跑线,但有的人是骑自行车的,有的人驾着汽车,有的人开着飞机跟你竞赛,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这就是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真正的成功要靠耐力、靠诚信、靠品牌。积累可传承的资源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这个阶段人们对谎言和欺骗的容忍度已大大下降,品牌、诚信和传承成为了成功的要素。我把这个研究结果用在对股市投资的判断上,远离那些财务造假不诚信的公司,成功避开了很多股票地雷。另外,有了这份认识,对最近发生的海外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就很容易理解了,更为重要的是明白这次危机必将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因为这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人的一辈子就是一本书,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和内容,要让自己的风景和内容更精彩和有意义,不断丰富自己,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透过他人的书,看看他人的思想,领略下他人的风景和内容,慢慢去感知体会,人生的境界也就如此不断往上提升了。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投资,我的人生就是一本投资书,我的人生离不开这本投资书,它会伴随我一辈子,因为,我要不断丰富自我,让自己这本投资书变得更有价值。这是我的追求,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