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不要出手救经济,要不要出手救股市是每隔几年就困扰市场的话题。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必须救的逻辑。
这是什么逻辑?“救”竟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马航370失联后,多国参与寻找,找的目的是希望尽快施救,但失联剥夺了人类施“救”的机会,至今人们依然耿耿于怀。
6人打1人,“没人救”成了很多国人心中的痛。
频频出现的救人被批事件,也没有让“不救”成为主流。
但不知为什么,面对经济下滑,企业倒闭,“救”却成了一个贬义词。关于救市,很多人,甚至跨界的人提出很多反对意见,有人联名有人上书,大呼不该救。
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救助,面对危险要施救,这本是常理。
西药救急,中药调理本是方法、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救,一个救急,一个救未来。两个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施针吃药。有病不救,不知是何道理,是希望身体自我修复?
我们看看现在中国经济的情形,是可以自我修复得了的吗?现在用救命二字都不为过!你看到过这么多年来,西方有现在这么对我们不屑一顾过吗?原因很简单,人家经济已基本完成转型,走出低谷,而我们刚刚开始步入下降通道,如果不踩刹车,任由自由落体,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政府对量化宽松是否退出、怎么退出是多么小心翼翼,甚至给出横跨几年的预期,我们呢?一些所谓的专家恨不得一夜之间银行不放贷,房地产断供,这是何等的居心叵测!
救市,本就是华尔街发明的词。大家如果还记得美国次贷危机时美国救房的房利美,救通用救花旗银行的事吧?如果按美国的标准,房地产、汽车、银行都应该是我国专家们认为不该救的典型的传统产业啊。美国次贷危机是从救股市、救相关公司着手的,效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很短的时间美国经济就走出危机,股市再创新高。
2008年的四万亿救市,曾出现一些负面声音,但救一定比不救好。假如不救,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未必就像很多专家说的会顺利转型。试问当时的转型条件会比现在好吗?你确定?
人救过来了,你大可以指责当时用药过量.有浪费,甚至有后遗症,但如果没救过来呢?你负责任?你负不起这个责任,那扯什么扯,瞎耽误工夫。
很多人总是用货币总量说事,那我问你,为什么我们的钱几乎全世界最贵?贵是因为目前一些企业需要的钱是用来救命、用来生存而不是生产或生活的。面临生命、生存危险的企业或个人需要的就是救,再高的价格他也会要。如果能把钱给到他们,就可以把资金价格降下来,从而让金融市场恢复正常;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关总龙头,任由这些企业去借高利贷保命,抬高市场资金价格,进而扰乱金融市场。
再有就是我国国有经济权重那么大,每一次收紧,死的多半是比较活跃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通过简单的收紧货币往往适得其反。
另外,我们资本市场的不发达,资金效率的低下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存量指标,这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我国的国情是有“特色”的。
再说房地产,过去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处于疯狂状态,我们采用了一线限制性措施是必要的,但当大家的预期已经彻底改变时,还采用一棍子打到底的方式显然不合理。目的达到后有选择地松松绑很正常,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痛。
病了就该吃药,这不需要讨论,吃什么药,吃多少可以讨论,但不能只讨论不开处方,更不能怕有后遗症就不让吃药。
所以,有人落水了就该救,而不能说他过去犯过错就不救,更不能认为他可能会游泳就一直在岸上看着,不做任何准备,如果真的出事了是没后悔药可吃的。
必须为救市叫好!救市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大张旗鼓,救在明处。这样救市的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好!
救市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