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个人必须从了解他的出身开始,这篇文章我用寓言的方式,用通俗的语言阐述A股的出身、功用等,希望能帮助大家清楚地看透A股的特性,准确理解A股。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假设一个场景来说。
场景/演员表
济贫庙——证券市场
铁锅——证券交易所
国能方丈——国家利益代表
戒律院——证券主管部门
和尚——券商、基金等机构、大户
洋和尚——QFII
香客——中、小散户等个人投资者
庙外居民——国企职工(国企脱困等)
米仓老鼠——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者
大米——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
粥——股票
水——股价泡沫
看到“一锅粥”三个字,你想到什么?
乱!
我想到了“和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济贫庙,庙里有一群大和尚、一群小和尚,还有好心的国能方丈。
话说国能方丈得知唐三藏西天取经荣归东土,为求寺里的和尚及香客温饱秘诀,于是登门求教,得一物:大铁锅。
求米得锅,让国能方丈很是犯难。
再求天蓬元帅,方知其玄妙。
于是国能方丈张榜:
济贫庙得一神锅,熬出的粥带有仙气,食后可长生不老。
此榜一出,引来香客无数。于是,各地香客捐赠的大米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济贫庙。
若干年后,香客越来越多,和尚亦越来越多……
可人们渐渐发现,喝了此粥,人们的身体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身强体健、长生不老,相反,一个个倒显得面黄肌瘦,而且死伤时有发生,连和尚也难逃厄运。当香客们一个个倒下时,和尚们意识到香客的死伤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于是开始反思并采取了如下行动:
1.张榜告知:戒律院以保护香客利益为第一要务;
2.采取米仓灭鼠行动:严禁寺庙米仓老鼠的偷食行为;
3.严惩不守规矩的和尚:避免和尚与和尚、和尚与香客抢食;
4.扩大和尚数量:增加捐赠大米的渠道;
5.扩大香客数量:增加捐赠的大米数量;
6.引进洋和尚:引入增量大米。
可事态的发展,让和尚们自己都感到可笑:原本红光满面的洋和尚来济贫庙不到一年,竟然也饿得发慌,体重大减,这真让人莫名其妙。
直到南方来的一个超级大和尚也倒下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寻找事情的本质。
同样是香客捐赠的大米,用同样的铁锅,同样由和尚熬粥,吃出来的结果却与西土的完全不同,可怕的是和尚与香客几乎无一幸免。
终于有一天,一个叫张卫星(张氏祖辈是道教的创始人)的香客,系统化地道出了其中缘由,他给人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熬粥的过程:
香客捐赠的大米被囤积在寺庙的粮库里,“当家僧”每天根据香客与和尚的食量从“库师僧”手中领取相应的大米并熬成粥,在“点座僧”分发之前,由国能方丈拿一把大勺把下面稠的部分盛走(用于分发给饱受饥饿的庙外居民),再由“点座僧”注入同量的水后把粥分发给和尚和香客。
由于和尚和香客从来没有喝过洋锅熬的粥,自然不知粥的正常稠度是多少。其实亦有人偶感不对,但未见他人言语也就不再言语。直到济贫庙加入国际寺庙组织,人们才发现问题确实出在粥太稀上,于是有人开始呼吁少注水。但少注水的结果是和尚和香客分到的粥量大幅度减少,愈加吃不饱,身体状况不仅未能好转,而且每况愈下。
于是和尚与香客开始据理力争,要求从政策制度上解决问题:他们梦想改变方丈先把稠粥盛走的规定,甚至奢望方丈把原来盛走的粥还给自己,或是低价卖给自己。
可方丈一直没有表态。
无奈,大家只好猜方丈的心思。
一种典型的观点认为:
方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会考虑广大香客与和尚的利益,但前提是你必须是香客或和尚。如果你停止捐赠,失去香客或和尚的身份,那等方丈把原来盛走的粥还给大家时,你就分不到了。这就是大家没有人能吃饱,却前仆后继来到济贫庙的原因。
另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
在方丈眼里,香客与和尚同天下苍生比算是幸福的了,解决天下苍生的溫饱问题才是佛门要事。如果大家再吵,方丈有可能把现在的锅给砸了,另买新锅。
说这个观点极端是因为有观点认为,现在的香客与和尚有6000多万,把锅砸了,难保不会出现社会问题。这可是方丈最担心的。
方丈的心思岂是和尚与香客这些凡夫俗子能猜得到的!
但有一点是不用猜的:
将来的济贫庙还会是现在的济贫庙,将来的锅还会是这口锅,香火依然会旺盛如初,唯一会变的只是和尚和香客的面孔。
还有,让方丈也弄不明白的景象会是:
自从不再直接把稠粥盛走,和尚和香客真的多了,给庙外居民的粥却并不见少;戒律院采取温和政策之后,花和尚和刁香客却少了。
股市与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