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持续盈利的方法:盖茨比分析师知道更多吗?
另一种说法是,信息越不对称,内部人交易就会越有效。比如,如果内部人供职于利润主要由宏观经济因素驱动的公司,一般投资者就不会认为内部人的买入行为具有太大的模仿价值。如果埃克森美孚的董事大量买入了埃克森的股票,这可能并不意味着其股价会有显著的移动。然而,像那些生物科技公司,他们特有的产品信息在确定其利润时非常重要,这些公司内部人的交易就会有极大的指示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行业的信息越不对称,将内部人交易作为一种策略的投资者就越多。
信息不对称的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改变。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基本上是这样。例如,出租车行业,“滴滴和“快的”融合了原来供给方和需求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例子,钢铁行业从生产端到需求端之间有很多环节,可能要经历三四次倒手,“早钢网”减少了中间的交易成本。一般而言,交通和必需消费品行业的内部人最具有预测能力,包括制药公司、科技公司、金融和商业服务行业。相反,内部人交易在资本物品、基础材料、能源、周期性消费品和公用事业行业的效果最差。
我们发现,内部人交易似乎在小型公司中比在大型公司中更具预测性。部分原因可能是,在小型公司中,当一个内部人买入所在公司的股票时,他实际上可能会更努力地工作,提高公司的业绩。而在大公司,这种激励作用可能会减弱,因为公司的组织架构过大,任何个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力都会减弱。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小型公司呈现了更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对微软来说,关于公司的前景,没有多少信息是史蒂夫·鲍尔默或者比尔·盖茨知道,但不为分析师或者精明的投资者所知的。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微软是知名的大公司,它的前景广为人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型科技公司的前景则对市场而言是未知的,因此,小型科技公司的内部人交易会给市场带去更大的信号传递效应。相关数据似乎支持这一结论:经历了密集内部人买入的小盘股的月回报率似乎比标普500的高出大约0.91%(扣除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