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规模到底有多大?潜在的风险在哪里?政府救助能否化解危机?针对投资者关注的这些问题,小编整理了各大网站资料,给大家一一解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股权质押起源
股权质押起源于2000年,快速发展期是2013年5月份,2013—2017年5年间股权质押出现了快速增长。为什么股权质押快速兴起?一是企业特别是民企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的问题,股权质押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二是民企相对于国企风险偏好更高,偏向于一定杠杆的经营。此外,政策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励股权质押的。
股权质押用途
股权质押的用途要求越来越严格,2018年质押新规之前,质押用途可以写成补充流动资金之类的表述。但是质押新规出现以后,对融资去向和用途有很明确和严格的限制。现在的资金用途只能写成实体投资。股权质押资金用途三个不准,不准用于买股票,不准用于新股收购,不准用于落后淘汰产业。
为何急于缓解股权质押
为什么现在监管部门这么着急缓解股权质押风险?主要原因是规模比较大,测算目前有4.3万亿的规模。现在场内和场外规模接近1比1。从绝对值来看,2018年以来股权质押是整体下滑的,这是首次存量绝对值的下滑。2017年股权质押存量是高点,当时达到6.15万亿,目前大概是4万亿的规模。场内是2.1万亿,场外是2.2万亿。2016/2017年的时候场内规模是远远大于场外的,2018年场内规模不断缩水。
股权质押大多以流通股为主,部分是限售股,比例是七三开,七成流通股,三成限售股。现状是质押比例较高,目前A股98%的公司进行了质押。147只股票质押比例超过50%。行业来看,主要偏向于中小创的成长行业,比如传媒、计算机、纺织服装、轻工、地产、医药等行业质押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比较高。质押比例较小的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比如采掘、军工、食品饮料、保险、券商。
今年股权质押是净回笼的状况,每个月股权质押融资到的钱减去应还的钱是负值。受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股权质押规模从2018年以来是净下降的。这对上市公司资金流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从股票质押杠杆率来看,券商纷纷下调了标的融资比例。以前中小板可以融到40%的资金,但是现在券商收缩非常紧,态度非常谨慎。
股权质押的风险点在哪里?主要是规模比较大,风险慢慢聚集起来。从股权质押到期规模来看,每年的最后两个月到期规模比较大。这是接下来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质押到期后如何处理。
从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公司在补充质押的披露次数是在加快的,截止10月19号就有537起公告。预计截止到10月底,本月公告股权质押补充的数量会创股权质押以来单月的最高值。当下很多企业需要补充质押。74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主要以计算机、机械、医药、公用事业、传媒为主。
券商如何处理股权质押?更多是要求上市公司补仓,不补仓的话券商手上的股权逐步由借贷关系变成股东关系。截止10月19号,74家公司被强制平仓的有12家。比如华闻传媒、众应互联、千山药机、东方日升、合力泰、摩恩电气、邦讯技术公告了股东方未能及时补充质押物被券商平仓。
如果筛选个股质押潜在风险?
如何筛选个股质押潜在风险?第一质押比例高的公司暴露的风险就越高,第二就是股权质押次数非常频繁的,比如华谊兄弟、上海莱士等。这些上市公司股东不好好经营主业,而是频繁的进行股权质押融资,那么他们的精力到底有没有放在上市公司?所以这些股权质押频繁的公司,也需要纳入防止踩地雷的公司范围。
第三就是单个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非常高的要警惕。跌破预警线但没有跌破平仓线的公司大约是700家。已经跌破平仓线不考虑补充质押的A股有1200只左右。平仓线的规模,官方表态是4千亿左右,我们测算的平仓线规模是接近5千亿。整个市场的风险还是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监管层这么着急处理,因为无股不质押,98.6%的上市公司股东方都进行了股权质押业务。当市场逐步下跌的时候,风险也逐步累积。
如果化解股权质押的风险?根源可能还是在于要消灭杠杆,要让被错杀的股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缓解。后期去救股权质押的问题,只有成立专项资金,通过一级市场,或者通过政府进行借贷或者协议转让,这比二级市场直接买卖更加精准。目前可以看到深圳市政府、北京海淀区都纷纷采取了行动。后期我个人倾向于督察组之类的形式下到江苏、广西、四川等去督导化解股权质押的风险。但同时进行协议转让或者借贷的话面临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上市公司股东方到底是因为短期流动性紧张,还是因为你来救我我就把股权转给你变成了变向减持。整体来看,跌破平仓线的比例和规模都急需非市场化的力量来改善下跌的幅度。预计汇金公司、险资近期都会参与到解救股权质押当中来。
从数据来看,监管层认为比较严峻。化解方式看还是政府引入社会资金或者险资,来及时从一级市场改善部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这是市场当务之急,也是监管层要考虑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