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并没有“更加准确”的价值评估法。不同方法各擅胜场,也各有它的短处与难点。现金流折现的难点在于公司未来10年的复利增长率难以确定。这个东西如果错了,价值评估就成一厢情愿的计算,让客观服从主观需要。
说一段“公案”。玛丽?巴菲特和戴维?克拉克合著了一本《巴菲特法则》,此书的主要内容是现金流折现。据玛丽?巴菲特(巴菲特前儿媳)说,巴菲特总是习惯将最重要的评估拿回家做。言下之意,此书是他投资法则的解密之作。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据讲巴菲特对此非常不满。
后来某次,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同台演讲,说到折现现金流,芒格说:“巴菲特有时会提到折现现金流,但我从来没见过他算这个。”老巴插话:“没错,靠计算才能得出的价值就太不足恃了”。如果这段话是真,《法则》介绍的就是一个假巴菲特。如果《法则》讲得没错,那就是巴菲特在“玩小花招”,以期“隐藏些小秘密”――巴菲特爱玩些小花招,隐藏些小秘密,在圈内是有名的,只有尽信书,且只信巴菲特之说的,才会把他的话句句当真,且当作他的全部。
这段公案也可从正面理解。
一家公司在它生命旅程中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困境,只有极少数具有宽阔的“护城河”、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的公司才适合用现金流折现去评估。
即使这种公司,复利增长率的选择也是个难点。世上没有未来数据。波动是一切自然运动的法则,再优秀的公司也有业绩波动,有时增长率很高,有时很低,有时甚至为负。如何从高低不等的同比增长、复利增长中选出一个数字,作为它的可依赖、可参照的增长率,是一个大难点。
还记得2014年初,贵州茅台跌到119元(现复权价76.98)吗?当时我在本专栏说:茅台的内在复利增长(排除了外部环境对其盈利或高过低的影响所具有的潜在增长率)为25%;按25%的内在复利增长计算它的内在每股收益,119元就是25倍的“真实市盈率”,PE/G=1,这就是它的底部价格。这个25%的内在复利增长,就是在考虑了很多要素后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