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市场是一个参与型市场,没有人的参与市场无法独立存在。既然是人参与的市场,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参与者。人这种具有独立思维的生物是最难研究透彻的,所以我尝试先从经典心理学现象进行了解,也许会为我们投资开启不一样的思路。
小马主要从心理学十个比较著名的理论入手,向大家进行介绍。当然这种方式并非我首创,很早就有人研究投资心理学。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很难有时间去一本本阅读理解相关著作。我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大家在碎片时间里,快速的了解相关知识。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十大著名理论之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必须把管理单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权放在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或触犯掌握用人权的人的手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帕金森定律的启示:从管理学角度是希望改善臃肿的管理机制,使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小马觉得从证券投资的角度,给了我两种启示,1、解决问题需要根源净化,否则只是重复一个死循环;2、逐级弱化的最终结果是整体弱化。
证券投资中的帕金森定律
简单的理解帕金森定律,就是为了维持权利和地位,杜绝顶层进行进化,形成不良传导。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形成正面的传导。
话不多说,举例说明。
1、执着的投资方式,是投资中帕金森定律的一种体现。个人投资中,作为核心的投资者,就是整体投资的最上层。投资是以获利为目的,追求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所以绝大多数投资者进入市场都是以短线技术入门。理性投资者,在尝试短线技术后,如果不适合会自我调整。但还有部分投资者会固执于短线方式,形成帕金森定律的现象。
短线投资长期失利后,投资者将问题归结于技术指标,kdj不行就MACD,macd不行就rsi,但是技术指标的不确定性,导致最终没有选到适合自己的指标。这时又会将原因归结于技术指标的使用,学习各种各样繁杂的使用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无法获利,还把事情越搞越复杂。
这个例子就是忽视了自身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投资者自身,只有解决自身的问题,后面的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2、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从顶层开始使用更弱的人,使团队整体弱化,听上去也有点行像水桶理论。我们在投资操作中,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投资一种优质标的A后,由于滞涨或下跌而调仓到另一种标的B,同样的情况又调整到标的C,直至信心全无。过一段时间你来看,A涨了,B也涨了,满腔后悔。其实这就是逐级弱化,你不断的调仓,把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放弃,当你发现原来的标的确实好时,你也无法回到原点。这种操作就是逐级弱化,最终导致资产缩水,形成整体弱化。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说不能调仓,调仓时一定要选择更强的标的,防止弱化。
3、定律不仅仅让我们思考解决方法和启示,也可以直接应用。投资是为了盈利,盈利的前提是标的有投资价值,企业经营是价值的体现,团队是经营核心。如果一个企业一代不如一代,一级不如一级,就算有再多的利好,再高的收益也是昙花一现。所以投资标的经营团队一定不能出现帕金森定律现象,如果有果断放弃。
帕金森定律在管理上的应用远大于在投资领域,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从表象出发,核心意识才是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的。个人觉得,投资中逐级弱化和根源净化的问题,是特别值得大家注意的。
帕金森定律的起源于机构管理,对于管理学的启发很大。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突破口并不多,直接应用于标的团队分析,间接应用就是解决逐级弱化和根源净化的问题。
这个定律小马一边写一边纠结,我的理解有没有过于牵强。不得不把定律,来来回回研究好几遍,最终觉得与定律内容并不矛盾。逐级弱化是定律的行为体现,根源净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
无论做管理还是做投资,通过行为模式,发现核心问题,从根源解决才是正道。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解决好我说的几个问题,并合理的利用发现定律现象,就会避免被定律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