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在卫星和导航产业领域学习和工作,对卫星、火箭、雷达、飞弹、导航等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十分关心这些事业的发展,每当有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的时候我都很激动,很兴奋。这些年,我一直留意微小卫星的发展,因为这将是以后空天资源的主要战场。因此,欧比特发布“芯片式卫星”业务计划让我十分兴奋。
公司成长的突破口:芯片式卫星
2014年上半年,欧比特(300053)发布公告称,将成立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后,将启动芯片式卫星的研制,从事航天、卫星领域的业务。
之前的欧比特用一句话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处于中短期天花板下的个好公司,好业务,现金牛。欧比特是从事集成电路封装业务的,基于微型化的处理器做一些芯片领域的硬件产品。欧比特的产品集中在航空航天和测控方面,业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西安等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较集中的地方,在北京成立了欧比特控制工程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单位形成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上海成立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今后将与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开展合作。
欧比特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和客户积累毋庸置疑,在国防和工控领域的客户和订单超过70%,这些都是优质客户,合作关系稳定,坏账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它却长期得不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主要原因是业务缺乏增长的空间,即使是国家每年的军费和专项经费持续增长,但是落实到国防芯片产品这一块就没多少了。
通过多年跟踪观察,笔者发现欧比特的一个最大特征是营业收入、毛利和净利润都比较稳定,每年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的收人规模,给40倍估值,8亿元市值的估值中枢,这是欧比特的基本安全边际,反映了欧比特缺乏个打开成长空间的突破口,公司的发展遇到了中短期天花板。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重组并购的预期下,市场将欧比特的市值给到20亿元以上,2014年开年,公司宣布终止重组,进入短暂的停歇。随着军工北斗板块走热,欧比特的市值突破30亿元,此时公布上海成立微小卫星事业部门,一下子打开了欧比特的想象空间——以前只是给卫星平台、空间武器、飞弹军机等做配套航电芯片产品,现在自己从芯片卫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空间平台了!虽然这仅仅停留在一则公告的阶段,仅仅是“星星之火”,但是这解决了困扰欧比特人好几年的问题—今后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了方向性的突破,至于能不能形成“燎原之势”,那需要时间和观察,至少欧比特给了我们个观察它、追踪它的理由。
大势所趋
2013年6月,谷歌公布了Ion项目,通过热气球为偏远的地区提供WiFi网络;2014年4月,谷歌收购了太阳能无人机公司 Titan Aerospace,作为其网络服务的储备力量;2014年6月3日,《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谷歌计划花费超过10亿美元来部署180个近地轨道卫星,为全球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谷歌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就出发点来说,谷歌做这些是为了占领未来业务的制高点,抢占先机。抢占的是什么?空天资源!这个应该是政府和军方做的事情,谷歌这么热衷不由得让人怀疑其背后是否有其他力量。个公司尚且如此,更别说一个国家了,对空天资源的抢夺势在必行。
世界范围内,这个领域的争夺和占领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止过,抢夺同步卫星轨道资源,抢夺导航系统频率资源,抢夺太空制电磁权等,从来都是暗战不断。大个头卫星独占鳌头的时代逐渐过去了,很多国家研究的反卫星武器的性能已经很先进了,四大导航系统—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任何个都因这个隐患着急上火。
2014年6月,美国宇航局发布了芯片卫星的发展计划,芯片卫星和微小卫星将是今后各国都要占领的制高点,与大卫星形成互补和协同的优势。跟踪和研究北斗产业链公司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这个产业链上什么样的公司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什么样的公司已经完成业务布局,抑或完成价值毁灭的过程,开始走上价值成长的道路?什么样的公司能够伴随产业的发展,在五年之后成长为中青年蓝筹企业?中国卫星和海格通信不用多说,小公司里,振芯科技是一个,合众思壮是一个,中海达、北斗星通、华力创通都算是,四维图新联手腾讯之后更是值得期待的标的,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是已经在前几年完成自己的定向定型,都已经专注在自己的特长上并进行了几年的深耕,在细分领域都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欧比特因为业务发展的天花板问题,这几年一直引不起市场的兴趣,但是公司也在默默努力。今天,欧比特回来了,欢迎北斗阵营又多了一位可预期成长的伙伴。
欧比特的这则公告,没有具体业务布局,没有具体经营计划,更没有可以预期的利润兑现,表面上看,一切照旧,可是我却感受到了欧比特的暗流涌动感受到了欧比特人突破进取的脉搏。此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欧比特,欢迎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