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力创通(300045目前62亿市值在北斗导航板块中排名第十(共2只)。在拥有北斗军品资质的六家公司中,排在最后。在做芯片板卡的几家公司里,除去停牌中的合众思壮(市值为50亿),也是排在最后。这就是当下市场给华力创通的定位。华力创通从上市之初的一个做仿真测试产品的公司,逐步成为一家专注北斗导航的北斗公司。每一次转型市场都给予了华力创通很高的期望,但是每一次华力创通给市场的回报都低于预期,这一点从公司股价波动中可见斑。近一年来,公司的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也让市场多了一份担忧。以上两点是华力创通的现状——面临着估值和成长的困局。那么,在北斗产业的大背景下,华力创通如何打破这个困局?在当前的股市环境下,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华力创通的价值?下面笔者试着从华力创通的前世今生开始,聊一聊华力创通面对“困局”该何去何从?
起步于仿真和测试领域
公司上市之初,北斗导航业务收入占比很小,2012年年末在15%左右,2013年占24%,2014年6月则上升到42%,2014年上半年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90.67%,2013年比2012年增长70.14%,2012年比2011年增长68.19%。对比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公司这三年在北斗导航这个新兴领域投入的决心之大和收获之多。2014年上半年,北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42%,但是利润占比达到了55%,超过公司利润的一半。上半年公司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的芯片和模块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个领域是结合北斗应用的方向。从公司创立至今十几年来看,从最初的代理国外产品开始,到现在的北斗产品占据半壁江山,再到未来的以北斗为主,从这条主线可以看出,华力创通已经是一家纯正的北斗公司。
其实,走出这么一条发展路径,既有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的眼光因素,更多的是技术和市场变化驱使公司不得已的“变化”—高技术公司的通性,要么变化求生存,要么被产业潮流淘汰。
公司最初是一个做仿真测试产品的公司。“仿真和测试”,不要被这个术语迷惑了,其在行业里存在几十年了,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块主要由国外公司垄断,在当前的中国,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当。
目前国内开展仿真技术相关业务的公司有近20家,但从业公司普遍进入行业较晚,经营规模较小,大多以代理进口产品和系统集成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产品,技术水平与欧美先进计算机仿真企业差距较大,进口产品占据了国内计算机仿真市场大约70%的市场份额。如表6-1所示,大名鼎鼎的N(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安捷伦公司都是全球顶尖的实力派,在这个领域想和它们过招,谈何容易。这些年,以华力创通为代表的国内公司是夹缝生存,因为在一些敏感行业,跨国公司不会对外出售高端设备,如航天航空领域、军品等。华力创通作为中间商,将国外设备引进来,边销售边学习吸收,最后形成自主产品满足政府和军队需求,这是华力创通的最先的生存模式。
表6-1华力创通主要竞争对手及简要情况
艰难转型
近年来,一方面仿真业务市场步履维艰;另一方面北斗产业红红火火,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公司拼命往北斗领域转型也在情理之中。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合众思壮和中海达几家公司都集中了大量精力在北斗市场中跑马圈地。正是基于北斗产业的巨大机会已经展现,华力创通进行了业务重心调整。
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像2010年至今的信维通信,连续三年的大量费用将公司的利润吞噬——建海外研发中心,建LDS生产线,为了一个LDs的梦想,在众多的质疑声中坚定前行。如今,信维通信已经完成业务布局和市场占领。这两年的华力创通所走的路和信维通信十分相似。
2012年,公司为转型北斗业务,开始不断扩充北斗研发团队,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员工规模分别为325人、505人、529人,2013年公司员工人数激增,从而导致当年管理费用爆发性增长。2013年公司管理费用为1.42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占当年营收约47%。2014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为0.76亿元,同比增长约19%,管理费用与业绩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对于一个处于抢滩阶段的技术公司来说,虽然有点激进,但是还是值得的。公司北斗研发团队已经基本建成,未来两三年不会再出现大规模扩张,管理费用将进入平稳增长期。
对于转型为北斗公司的华力创通来说,进入这个领域,面临振芯科技(300101)、海格通信(002465)等实力对手的竞争,公司应该怎样破局?首先,北斗导航产业目前处于应用爆发的初期阶段,市场容量足够大,华力处于“风来了,猪都会飞”的阶段,因此好日子刚刚开始。到2020年整个产业4000亿元的规模,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北斗企业不超过十家,高通、世通等外资企业在这个行业的参与度是有限开放的,威胁有限。这个领域的商机是巨大的。就像2006年前后的资源商品行情一样,整个产业都是受益的,只是谁吃的肉多一点,谁吃的少一点的区别。
2013年年底,高总(高小离,董事长)在调研会上对华力创通的市场情况说得非常中肯。关于北斗导航在军方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高总的回答是,“第一,市场确实很大;第二,究竟有多大不知道。可以说所有运动的装备都必须要装北斗”。
其次,和其他几家北斗公司一样,华力创通也是在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因为处于产业化初期,市场容量足够大,每家公司在自己的专长细分领域都没有做完,暂时谈不上彼此之间的白热化竞争。合众思壮定位于高精度领域的军、民用;海格通信实力雄厚,定位于全产业链的整体布局;振芯科技是传统的军用大户,一直坚持高精尖的路线;中海达专注于海洋产品,挖掘海洋时代的金矿;华力创通立足自己十几年积累的优质客户,拓展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在个“大行业,小公司”格局的产业里,每个具有进取心的公司,都有足够大的舞台。表6-2是华力创通2006年至200年6月的市场开拓状况。
表6-22006年-2009年6月华力创通销售额
通过十几年的客户积累,公司开拓了巨大的军方市场,有了客户基础,业务迁移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这些军工客户才是华力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华力这些年努力的结晶。其实,做北斗的几个核心公司,都有着类似的特点一积累了自己的巨大客户群。这就是行业的巨大壁垒之一—军方客户的黏度和忠诚度是很强的。
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一方面是市场的选择,另一方面是由目前北斗领域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北斗导航芯片不管是军用的还是民用的,关键技术一是灵敏度,二是捕获时间,三是精度。灵敏度就像人的耳朵,即听力好不好,你的信号来了我能不能听得见;捕获时间,即我现在听到了,过一分钟你才听清楚;定位精度,就是定位准确度。不同的应用场合,不同的客户,对这三个指标的要求和侧重点不一样。如果有人说,我三个指标都要求很好,不行吗?不是不可以,只是难以做到,就像战斗机,既追求载弹量和大航程,又追求高机动性和高速度,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必须有所取舍,北斗导航应用也一样。正是基于这一技术的特征,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华力创通、合众思壮、中海达等公司才有了各自的方向定位和业务布局。
华力创通对工程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定位精度高,每进步一点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本。目前,华力创通在定位精度、抗干扰能力、高动态等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在军方的多项比测中都是名列前茅。
未来预期
华力的“困局”已经走出来,“破局”方法基本找到那么再来看看最近市场关心的高管减持问题。很多投资者不满高管减持,担心是不是内部人都不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只要公司管理层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业上,公司的经营向好的方向发展,高管的适度减持是无关大局的,管理层也需要激励,也需要享受创业的成果。对于高管减持的公司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会错失很多好的投资机会,关键是把目光聚焦到公司的主营业务上。
华力创通未来估值提升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北斗导航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军用需求的持续爆发;其二,市场整体估值的提升带动北斗板块和华力创通的估值提升。当业绩兑现和市场估值提升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尝试拥抱华力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