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初筛价值型和困境反转型股票
自审
在筛选股票前,先要了解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按照流动性、不确定性(安全性)、收益性的不同而分类的三种投资等级。而在第三等级的股票投资中,又分作稳定价值型、价值成长型、高速成长型、困境反转型四种不同风格的价值投资类型。
投资者在了解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后,可以根据资金的期限安排每一等级的投资比例 (仓位)。而在第三等级的股票中,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以及预期投资收益率和对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安排在四种不同风格价值投资类型中的投资比例。
如果投资者确定自己有意于投资稳定价值型、价值成长型、困境反转型这三种类型中的一种,那么可以试试本节的方法来进行股票的初步筛选。
ROE与PE、PB
上一节我们提到,ROE是企业的总成绩单。但ROE有一个缺点,就是这个总成绩单不包括“ 股价”。物终有价,质素再好的公司,如果价格高了,也不是一笔好的投资。这就好比大学毕业生即使拿了再好的毕业成绩单,但人力资源经理也不会给他开出比CE0还高的薪资。
如何在ROE这个总成绩单上引人股价的因素呢?我们还是利用ROE≈(PB/PE) x 100%这个简单的公式,同步考虑PE和PB,用PE和PB进行叠加筛选。由于两者之间的相互牵引,会在一定程度上框出ROE的取值范围。
首先来看PB。PB =股价/最近一个季报的每股净资产。
再来看PE (市盈率)。PE分作静态市盈率(LYR)、 滚动市盈率(TTM)、动态市盈率。
其中动态市盈率=股票现价+未来每股收益的预估。这个动态市盈率对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预期不同。动态市盈率也无法作为炒股软件或财经网站的筛选指标。所以我们重点来看静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LYR) =现在的股价亡上一年度每股收益
滚动市盈率(TTM) =现在的股价+最近四个季度每股收益合计
公式ROE≈( PB/PE) x 100%中,我们需要从PB里提取每股净资产,从PE里提取每股收益,用来构成ROE。但是PB和各种PE里的“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计算时间节点有所不同,会对计算结果有所影响。在筛选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PB 中包含的“每股净资产”和PE中包含的“每股收益”尽量处在同一个业绩期。
如果选用静态市盈率(LYR),那么每股收益就是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此时再选用“现在的股价/上一年度年初的每股净资产”替代PB并代入计算,即可得到上一年度的期初ROE。
但是很遗憾,并没有一个像“静态PB”类似的指标,PB 都是以最新财务报表的每股净资产为基础计算的。如果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在期间有所增长,那么用静态市盈率LYR和PB代入等式,对应的是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和最新一个季度的每股净资产。因为每股净资产在增长,所以这样的计算方式会使得算出的ROE偏小。D且ROE越高,每股净资产积累也就越多,偏差也将越大。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偏差也会逐渐变大,如三季度的偏差会比一季度更大。 因为静态市盈率都是采用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作基准,但两者的每股净资产却分别经历了1. 25年和1.75年的积累。
既然使用LYR来计算上一年度的期初ROE偏差较大,那么建议在公式ROE≈( PB/PE) x 100%中,使用滚动市盈率( TTM)和PB,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调整系数,来计算最近四个季度的期初ROE。
滚动市盈率(TTM)中包含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而PB则包含最近四个季度末尾时刻的每股净资产。所以通过二者计算,结果是最近四个季度的期末ROE。这个ROE会偏小,②我们通过调整系数将其转化为期初ROE。
例如: ( PB/TTM) x100%≈10%,那么调整系数就是1.11。如果前者约等于20%,那么调整系数就是1. 25。其余各档次相应调整。
最近四个季度的期初ROE≈( PB/TTM) x100% x调整系数。
经过调整系数调整后,差距已经不大。但是需要注意,这里仍然是约等于而不是等于。因为具体的ROE计算,还牵涉分红因素、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好在我们只是初步筛选股票,只要不影响筛选结果即可,我们并不需要真的通过PE和PB去计算股票的ROE。
PE和PB结合筛股
许多炒股软件或财经网站可以同时限定两种以上条件来筛选股票。我们同时采用PE和PB指标,就可以进行初步筛选。下面介绍下PE+ PB的筛股思路。
前后用过三次数据进行筛选,
第一次: TTM (滚动市盈率)≤12 并且1≤PB≤2进行初筛;第二次: PE≤15进行初筛;第三次: PB≤1 进行初筛。
第一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的结果会出现多种搭配,各种搭配都会牵制期初ROE的范围。其中,PB的筛选条件为1≤PB≤2,我们先来看两种情况: ,
当TTM=12, PB=1时,
期初ROE~(1/12) x100% x调整系数≈8.339% x1. 09≈9.08%当TTM=12,PB=2时,
期初ROE~(2/12)x 100% x调整系数≈16.7% x1. 20≈20.04%
以上两种情况,TTM都顶格至12倍PE。如果分母TTM(滚动市盈率)小于12时,此时会使公式“ROE≈(PB/TTM) x 100% x调整系数”的分母变小,因而计算所得ROE更大。所以,期初ROE的最小组合就是TTM=12, PB=1,此时期初ROE约为9. 08%。如果同时限定TTM(滚动市盈率)≤12并且1≤PB≤2,那么也相当于限定了期初ROE在9. 08% 以上。
第一次筛选的结果,是重要的潜在投资标的。首先PE和PB的组合已经框定了期初ROE大于9%,即便在临界点上,PE=12和PB=1的组合,估值也不算过分;其次,PE小于12的选股要求,也使得筛选出来的市盈率落在10倍PE的估值锚附近;最后,组合中PB的最大取值为2倍,但此时对应的期初ROE约为20%以上,较高的市净率已经通过高ROE弥补(物有所值)。
第二次筛选
当第一次筛选结束后,得出的结果是最核心的部分,但也可能会有一些漏网之鱼。例如,PE=15, PB =3,比时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期初ROE约为25%。如果这家公司的盈利增长稳定,且留存利润再投资的收益非常可观,那么不失为一个好的潜在投资标的。
用PE≤15再进行一次筛选,得出的结果数量会超过第一次。这时我们重点关注没有在第一次筛选中出现过的标的即可。如果想扩大研究范围,那么可以用静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分别筛选一次。
这一次筛选的结果,可能额外出现的研究标的主要有:
一类是PE位于12倍至15倍的高ROE的股票,这类标的里可能出现估值更高但成长性更好的股票;
一类是PE小于15但PB<1的低ROE的股票,这类标的里可能出现困境反转型的股票。
第三次筛选
第三次筛选用PB≤1进行,重点关注第一次、第二次筛选未出现的结果。它的典型特征是:
PE小于15倍甚至为负,PB≤1且ROE很低。
第三次筛选主要是在筛选结果里寻找困境反转型。
三次筛选的意义
第一次筛选的结果,是出现稳健价值型和价值成长型最多的,筛选出的标的估值处于合理或低估的状态,而且以低估为主。第二次筛选的结果,主要是找出第一次的漏网之鱼,一部分是更高估且更接近高速成长型的股票,另一部分则是困境反转型。第三次筛选的结果,相对前两次不那么重要,主要寻找遗漏的困境反转型。
每个人对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对估值的容忍程度也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调整以上的筛股参数。
但是要注意,选股条件越宽松,估值容忍度也越高,能选出的股票也越多;反之,选股条件越严谨,估值容忍度也越低,能选出的股票也越少。
如果三次筛选后,一只股票也没有出现。那么市场的整体估值已经偏高。三次筛选一只股票也没有,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市场已经没有低于15倍PE的股票。
后续工作
经过一番筛选,我们手头上已经有一些可供研究的股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直接买入即可,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在本书末尾的章节有一张清单,会列举出买入一只股票前要做的工作。
因为一些会计手法或者非经常性损益等原因,PE和PB会被扭曲。被扭曲后的各项指标都可能很“好看”,但是这些“好看”的指标不具备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投资者有必要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将这些因指标扭曲而人围的“南郭先生”剔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