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个动量指标,我们来看看纽约证券交易所上涨以及下跌的数据。“上涨”指某一个交易日中上涨股票的总数,而“下跌”则指某个交;易日中下跌股票的总数。这里,我们忽略了价格保持不变的股票数目。上涨/下跌比率是这样计算的:如果一个交易日中,有1 000只股票出现上涨,500只股票出现下跌,那么涨跌比率就为2 : 1。当然,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上涨股票占主导地位,市场行情委靡的时候下跌股票占主导地位。当上涨股票数目超过下跌股票数目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时,这便标志着一个十分强势的动量:反之亦然。
我喜欢跟踪关注10天内的涨跌比率(A/D ratio)的情况。在10天的区间内出现涨跌比率为2:1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便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市场动量此时是处于强勢的。那么,这种相对的小概率情况便是我们要测试的内容。
从1953年开始,10天的涨跌比率达到或超过2: 1的情况仅有10次。还有其他几次,由于它们都是在第一次信号之后的几个月出现,所以我认为它们只不过是上一次信号的反复。例如,1982 年8月,10天的涨跌比率超过了2:l,而两个月之后这一情况再次出现。我之所以要忽略第1次信号,是因为它是多余的。最后一次信号出现于1987年1月。一直到1990年此书出版时,该信号都发挥者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们一起关注一下这些信号。如表14所示,第一栏是涨跌比率信号出现的时间,第二栏和第三栏分别表示用标准普尔500指数以及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测量的市场变化百分比。第一次涨跌比率信号出现在1954年1月26日。3个月之后,标准普尔500上涨了7.1%,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上涨了5.2%。沿此一直往下,我们会看到3个月之后其他信号的表现。
如果你有10000美元,你仅仅在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将它们投资于普通股票,并且持股3年然后将其卖出,那么你当初的10 000美元在标谁普尔500下就可能已经变成20471美元,而在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下就可能已经变成26806美元。但请记住,那仅仅是发生在两年半的累积时间里,即以3个月作为一个单位区间的10个区间。每季度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为7.4%,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为10.4%,综合起来的表14右边的两栏表示这些信号出现之后6个月的市场表现。我们注意到,涨跌比率信号出现后6个月,几乎每一次标准普尔500和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的.上涨变化至少都是10%。这样,你当初的投资在标准普尔下可能已经翻了两番以上,而在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下则可能已经是开始的6倍了。每6个月的收益,在标准普尔为15.6%,在茨威格未加权价格指数为19.7%。这在股票市场上都属于相当高的收益。
换句话说,如果你两个星期内耐心地等待股价“爆发”,然后杀入市场,以当时表面看上去的“高”水平买人,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你就可能已经获得了一笔巨额的回报。因此,强势动量具有持久性。而且,在牛市刚刚开始的时候,动量是最强势的。从表14我们不难发现,在表中列出的10次信号中,有7次都是在牛市开始的时候出现的。其他几次都是之前牛市的“第二条腿”。
表14的结果表明,必须要有相当大的火力助推,市场这枚火箭才能离地升空。简单地说,如果大盘不能被点燃,市场行情就不能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