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土较早成立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汇付天下营业收入过于依赖支付业务,增值业务盈利能力明显不足,且近两成净利润来自政府补贴
得移动支付者,得支付天下。
或许正是为了这“一分天下”,有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准备借助股市挽起袖子。
继拉卡拉、漫道金融冲刺IPO后,汇付天下有限公司(下称“汇付天下”)日前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成立于2006年7月的汇付天下,总部位于上海,目前已在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分别设有分支机构;2010年汇付天下获证监会许可,为基金销售提供支付及相关结算服务;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汇付天下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由此成为首批获得“支付牌照”本土支付公司。
官网显示,汇付天下的业务已辐射诸多领域,包括基金行业、航空票务、商业流通、数字娱乐等,近万家行业客户亦不乏如华夏基金、三大航空公司、网易、中国平安集团、联想集团、苏宁易购、携程、12580等重量级公司。至2017年底,汇付天下为5800万家小微商户、1500家互联网金融提供商以及各垂直行业的4000家客户提供支付和金融科技服务。
在迄今12年历史中,2014年应该是汇付天下最刻骨铭心的一年——该公司成为当时预授权风险事件8家涉事机构中的一员。因此事件,该公司被勒令在一年内有序退出15省市的收单业务,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其2015年业绩的亏损。有业内人士评价称,经此一难,汇付天下失去“半壁江山”。
此后,汇付天下开始“刮骨疗伤”,并试图在一些新市场中寻找突破。
元气大伤之后的汇付天下,似乎已很难再复当年之勇。无论是最先取得证监会批准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还是推出网上基金直销支付平台“天天盈”、拿下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面对支付宝和财付通凭借阿里系、腾迅系绝对的流量优势后来者居上,大象的狂欢中汇付天下只能留下寂寞的身影。
盈利模式暴露问题
虽然早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幅赶超,但先到者的时间红利毕竟尚存。根据企业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资料显示,以交易量为基准,2017年汇付天下在中国独立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七。其中,前一种情况下汇付天下占7.7%的市场份额,后一种情况下则占2%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盈利方面看,汇付天下就没那么乐观了。
招股书显示,汇付天下的业务主要分为支付服务和金融科技服务两大类,支付业务主要包括POS、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等方面,而金融科技服务是指向互联网金融提供商及商业银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主要包括SaaS(如提供账户管理服务)以及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从2015年到2017年,汇付天下收入源分别有86.2%、92.4%、94%来自于支付服务。而2017年虽然实现金融科技服务(增值业务)收入8430万元,同比增长43.86%,但从两大业务收入占比差额来看,仍过于依赖前者,如何提高增值业务盈利能力是汇付天下面临的急迫问题。
同时,汇付天下营收与利润的增长远不及其交易量的增幅。
从交易量数据看,2015年到2017年,汇付天下从4486亿元直接攀升至11400亿元。其中,POS交易量由1560亿元下降到557亿元,移动支付从891亿元增长至7577亿元。
从营业收入看,2015年到2017年,该公司分别录得5.56亿元、10.95亿元、17.26亿元;从净利润数据看,2015年到2017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60万元、1.18亿元、1.33亿元。
问题的关键在于,上述净利润的取得中包含不菲的政府补贴成分。招股书信息显示,汇付天下在2015年到2017年,分别获得了4440万元、2970万元、3180万元政府补贴。以2016年和2017年为例,汇付天下当年获得的政府补贴占同期净利润的两成多。此外,2016年,汇付天下旗下的汇付数据被认定为重点软件企业,曾享受减至10%的所得税率。
随着央行对支付机构结构优化的逐步引导和整改规范,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上市是否就可以缓解不断增加的生存压力,是否能够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不至被淘汰?
显然,目前没人能给出答案。更需警惕的还有,同行间为抢食“蛋糕”层出不穷的竞争手段,比如价格战。当然也少不了要提防相关政策“黑天鹅”的影响,比如备付金交存和“断直连”,它们,都可能对第三方支付造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