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连坐”风险:担保公告
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不仅会出在经营过程中,有时,非经营性的风险也会从天而降,令投资者措手不及。这些非经营性风险中,常见的就是:担保。
风险在于,上市公司为其他企业向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如果贷款企业届时还不上钱,上市公司则需代为还款。担保如同古时的“坐制度,一人犯事,会殃及他人。
由于这种“连坐”的风险可能会突然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上市公司不仅在担保事项发生时的临时报告中会进行详细披露(见囹8-1),而且在年报的“重要事项”部分中,也对公司所出具的担保进行了金方位盘点(见8-2)。
图8-1担保事项发生时的临时报告
图8-2
暗箭
对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最大特点是突发性,这一点与经营性风险很不同。
经营风险大都有一个渐进过程。比如说,先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低于净利润、然后应收账款增多、接着是营业收入下降等。对投资者来讲,规避这样的风险,只要观察仔细,便有反应的时间,可以全身而退。担保风险往往会被投资者忽略。担保凤险演变成被银行逼债的事实前大都无迹可寻,因为投资者对被担保企业的经营情况一无所知。一旦事情发生,股价突然大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担保这样的“暗箭”,投资者必须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担保比例
投资者在图8-2中可以看到一个统计指标: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该指标揭示了上市公司可能承担的风险上限。
由这个上限可以判断出,若是出现最坏情况,上市公司可能承担的还款负担占其家底(净资产)的比例是多少。如果这个比例过高,则说明上市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过大。
一般来说,无论担保对象是谁,资质如何,这个比例也不宜超过50%过这个比例,则说明公司面临的风险过大,同时也表明管理层控制风险的意识较弱。正因为如此,在图8-2中,才会有另一个统计数字—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的金额。这个数字可以提醒投资者上市公司面临的超额风险以往案例显示,那些因为担保被拖累的上市公司,其担保占比都很高,有些公司的担保额甚至超过了公司净资产的数倍。这样的公司就如同惯于违章行驶的司机,出事故的概率极大,投资者一定要避而远之。
如中关村2006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3160%(见图8-3)。这么高的担保额等于将中关村置于火山口,危险可能随时降临。果不其然,到了2007年9月11日,该公司公告称,由于贷款方无法偿还到期的31.2亿元债务,债权方要求中关村承担全部还款责任。
图8-3
高风险担保
除了担保总额与净资产之比是担保风险的重要指标外,基于担保对象的不同,担保风险也有所区别,这一点在年报中也得到明细化风险最高的担保类别是: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之所以风险最高,是因为此类担保往往成为上述对象从上市公司“提款”的工具。也就是说,这些被担保人,让上市公司出具担保贷款后,就没有做还款的打算,上市公司很可能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即使被担保人不存在恶意逃脱还款责任的想法,这样的担保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原因在于,这些被担保人向银行贷款之时,完全可以先用自己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做质押(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向银行贷款时都是这样做的),根本用不着让上市公司为其贷款担保。当上市公司要出面为其担保之时,往往说明这些被担保人信用透支、债务缠身,已经抵无可抵、押无可押了。这样的被担保人还不上钱的风险可想而知。
正是由于上述风险,此类担保一度被证监会明令禁止。投资者如果在年报中发现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这种担保,则不仅风险高,更说明上市公司的治理不规范,对这样的公司,投资者最好回避。
风险较高的担保的定义是: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η0%,我们称之为高负债经营,无论其经营业绩如何,这样高的负债率都相当危险。一旦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些许闪失,现金流一时不畅,高负债率很可能会将其压垮。
因此,为这样的对象提供担保,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层风险意识淡漠,另一方面也等于将上市公司置于危险之中。
对外担保
上市公司出于业务开拓、客户维系等原因,有时候也要为无关联公司提供担保。即使这些被担保的公司负债率不高,这样的担保也是越少越好。
我国企业群体中,上市公司的资质普遍较高,信用等级也较高,对银行而言,如果有上市公司出具担保,承担连带责任,银行对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要求就可能人为降低——反正有上市公司承担最终还款责任。这样一来,违约风险就会放大,而放大的风险将由上市公司承担。因此,如果年报显示此类担保占净资产比例过大(超过10%),就要倍加小心。上市公司的担保类型中,占比最高的是为自己的子公司担保。一般而言,这样的担保风险较小。因为上市公司可以对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实施控制,进而控制子公司的还款违约风险。
多米诺骨牌
目前证券市场中,还有一种现象,即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担保。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一般融资金额较大,普通公司无法为其担保。而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担保,银行大多能接受,上市公司间也能接受。
这样的担保存在一种风险,即一旦担保圈中的一家上市公司出现问题,其余上市公司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
比如A上市公司与B上市公司之间互保,而B上市公司又与C上市公司之间互保,虽然B上市公司自身经营业绩尚可,但如果C上市公司出事,其风险也会通过互保传递至A公司。
历史资料显示,国内证券市场中,曾经存在的上海担保圈、福建担保圈、深圳担保圈、湖南担保圈以及河北担保圈,都出现过这种多米诺骨牌现象,而2010年年初,辽西几家上市公司也出现了担保连环倒的危险端倪。对于这样关联复杂、盘根错节的担保圈,投资者要多加小心,特别当担保金额过大之时,其杀伤力相当惊人。
此外,资料显示,上市公司贷款的最大担保者是其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到了需要互保借款之时,说明其不仅自身实力有限,大股东的实力也相当有限。对这样的公司,投资者谨慎为上。
无担保贷款
有投资者会想,上市公司之间互保,有利于融资。如果都不担保,银行怎么会给上市公司借款呢?
借款一般分为三种,一是保证借款,指有其他公司或法人作为借款担保人而获得的借款;二是抵押借款,指以公司的财产作为抵押而获得的借款;三是信用借款,指不需要保证人担保、不设定财产抵押而获得的信用借款真正优秀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一般可以通过无需担保的信用借款,融集大部分所需资金。
中国工商银行的《招股说明书》就显示,该行的公司贷款客户按信用评级,从AAA到B被分为12个内部评级。按照中国工商银行规定,具备AA或以上信用评级的申请人可获授无担保贷款。对于具备AA-以下信用评级的客户,中国工商银行则要求贷款有担保品,或由第三方保证。投资者可以在年报会计附注中查到上市公司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的分类明细(见表8-1),从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银行的内部评级中是否达到了AA-以上的等级。而这一点,是从一个侧面考察上市公司实力的办法。
表8-1短期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