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个人投资者财富升值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有相当多的共同特征,美国市场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投资理念也同样值得中国的投资者们借鉴。如果真像有人所说的中国股市正在重演美国20世纪90年代“黄金十年”的历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话,投资者就应该遵循美国市场一些行之有效的投资法则。
1.对股市的回报和风险要有理性预期
尽管国内股市“涨”声不断,但是大多数的投资者未必赚到钱了。这是因为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而风险却异常之高。在1993年12月3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DowJonesChinaTotalMarket Index) 的年化回报仅为4. 04% ,但是其年化标准差(风险)却高达42. 08%。相比之下,尽管经历了2000~ 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及9·11恐怖袭击的影响,美国股市的表现仍然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道·琼斯美国指数(Dow Jones U. S. Total MarketIndex)年化收益率高达10. 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 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并不能掩盖其收益能力低下这一事实。
中国的股票市场尚处在初生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实践,都不能够对中国的股票这一资本资产的预期回报值和预期风险提供明确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借鉴美国的一种股票回报归因分析的话,也许可以用每股现金红利收益率、每股税后盈利增长率以及股票的市场估值变动率三者之和来预期中国的股市回报。因此,在非常长的投资期限里,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将主要取决于现金红利收益率及企业的利润增长率。
个人投资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误将风险当成预期收益,比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数中国投资者被国内股市快速的波动频率和巨大的波幅所吸引。而且,这些缺乏基础金融知识的投资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向上的波动上,最后栽倒在股市向下的波动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股改的逐步完成和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不断上升,中国的股票投资者们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以过去区区十几年的历史回报设为未来的长期预期回报,既不符合统计上的显著性要求,也不能反映出中国股票市场正在发生的本质上的积极变化。但是,那些梦想通过股票市场每隔一两年将自已的财富翻番的投资者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投资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预期朝着理性和现实的方向修正。只有有理性预期的人才能以平常心态坚持长期投资,从而成为股票市场的真正受益者。
2.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地, 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更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投资者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投资者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每一个投资者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人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火爆场面和一片“多”声,无疑又让一些本来对股市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适于投资股市的人蠢蠢欲动了。无论市场多么狂热,身边有多少人最近在牛市中赚了多少钱,也不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多少专家呼喊“十年牛市”刚起步,但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转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为流动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
3.实现投资组合的充分多样化
在众多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除了对冲基金通常不拘泥于多样化要求以外,即使是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聚焦投资策略,其投资组合都是相当多样化的。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其投资被配置在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经营公司的控制性私人资本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上。尽管巴菲特将约84%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配置集中在约10只股票上,但是全部约3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价值只占全部投资组合的30%左右。
理论上,充分多样化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按市值构成比例分散在全球所有股市上的所有股票上。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投资顾问们的建议是:个人投资者将股票投资资金分成大小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被称作核心组合(CorePortfolio),主要投资于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以抗拒下跌风险;金额较小的那一部分被称作外围组合(SatllitePortfolio),主要被用来投资那些可能带来意外惊喜或者超额利润的中小型公司股票,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投资方式上,核心组合主要以指数或增强型指数类的被动投资策略为主,而外围组合则主要采用主动投资策略。
在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产业领域里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逐步控制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的大环境下,这种“核心+外围”投资组合方式是值得国内的个人投资者们借鉴的。将主要的资金投资在那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垄断着行业经营权或者占有大部分国家经济资源的企业上;而将少部分资金用来交易那些可能使自己获得高利润的个股(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 ,无疑是较好的投资策略。
4.坚持长期定期投资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政府债券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的内在风险溢价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的话,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至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为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由于股票最终必然反映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成就,因此,期限极长的股票投资应该也是必然赚钱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长期投资,而且要坚持在这一长时期里定期投人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个月底投资100元在道·琼斯中国指数上的话,到2006年11月底他15500元的投资将变成21703元。由于缺乏统计,无从知道同时期内在各证券营业部交易大厅盯着大屏幕的散户们和享受特殊包间服务的大户们的具体投资绩效。但是,如果股市真如目前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还有“黄金十年”,定期投资能够让大多数的投资者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参与股市并分享其长期回报。
5.慎对专家建议,适当运用逆向思维
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除了资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槛,而且确有一些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操作经验的人成了幸运儿。这就导致了股市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即宣称自已是股市专家的人却连资金的门槛都没有。因此,市场中充斥着带着不同面具的所谓专家们,尤其是当市场处在极端状态时,这些专家的数量还会急剧攀升。如何区分专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资者正面临着的一项巨大挑战。唯一的应对之策在于投资者加强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不当操作建议的受害者。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们的最终目的在于让投资者为他们实现自已的特殊目的来买单。例如,为了赚取经纪手续费,作为卖方的券商专家们倾向于鼓吹所谓的“波段操作”、“产业轮替”、“板块"、“题材”、“概念”等让投资者频繁交易的建议;为了赚取管理费,作为买方的基金经理们则容易鼓吹所谓的“基金养老”“策略投资”、'“稳定增长”“红利优势”等让投资者长期持有其基金的建议。
股票投资者不仅可以对大多数的专家建言置之不理,甚至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增加自己的收益。比如,多数的专家在股市下跌时建议投资者卖出头寸,而在股市上涨时建议投资者加码。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下跌时买进更多,而在上升时拒绝加码,投资者的收益将要好得多。如果一个有 纪律的长期投资者给自己定下一条“任何一个月指数跌幅超过8%,都将追加100元投资”的预没操作指令,那他的全部收益率将被提升为5.66%。反之,在任何指数涨幅超过8%的月份追加100元的另一投资者的全部收益率将会跌至4.96%。
在市场规则和投资主体等特征都在朝着发达国家模式转型的今天,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者的一些成功理念对于投资者还是具有指导或者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