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对标股票指数的收益用机器就能获得,因此“跑赢收益”才是真正可以衡量一个基金经理好与坏的指标。同时,基金经理没有办法保证你的投资一定赚钱,他们只能尽可能的提高“跑赢收益”。投资股票基金赚不赚钱,很多时候要依赖于对标股票指数的收益。这方面的判断基金经理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那如何确保对标的股票指数会帮我们赚钱,而不是拖后腿呢?本次课程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股票指数是由若干只股票组成的,所以用于分析股票的知识和工具完全可以平移到分析股票指数上来。每只股票都是一家公司,而大部分上市公司每年都是赚钱的。所以长期来看大部分股票的价值都会不断提升。可以用“内生收益”来表示股票价值提升带来的收益。但有了“内生收益”,不代表投资收益。你可以用前面课程中提到的苹果价格的例子想象一下(苹果的价格 = 重量×单价),“内生收益”会让苹果变得更大,但是如果每斤苹果的价格出现下跌,就可能会抵消掉“内生收益”,既苹果的总价反而下降了。
1.内生收益
“内生收益”代表的是盈利的上升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股票指数所包含的公司总盈利肯定是逐步上升的。既从长期来看,“内生收益”一定是正的。关于内生收益的多少,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沪深300指数包含的公司都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因此沪深300指数的“内生收益”应该跟“名义GDP”增速差不多,稍微高一点。在新常态下,我估计中国的“实际GDP”可以维持在6~7%,而CPI会在2%左右,所以“名义GDP”应该在8~9%。因此,对于沪深300指数的“内生收益”,我给出了每年8~9%的估计。
2.市盈率
市盈率的变化规律跟盈利不太一样。长期来说,盈利会不停的增长,但市盈率会围绕着一个“合理水平”上下波动。这个“合理水平”代表了投资者在客观冷静的状态下,对股票指数给出的他们觉得合理的价格水平。当投资者乐观的时候,市盈率就会高于“合理水平”,当投资者悲观的时候,市盈率就会低于“合理水平”。但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人们的心情总是会恢复平静的,所以长期来说,市盈率总是会回归“合理水平”的。
市盈率回归“合理水平”过程中产生的收益,你可以把它叫做“储备收益”。很好理解,如我对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的合理水平的估计是14倍,如果现在是12倍,这就意味着市盈率早晚会从12倍涨到14倍,这个过程中会产生16.7%(14/12-1)的收益。这个收益就好像是被“储存”起来一样,只要你在12倍的时候投资对标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并且等到市盈率回到14倍,那这16.7%的收益就归你了。当然,如果现在的市盈率是16倍,也就是高于“合理水平”,“储备收益”就是负的12.5%。当市盈率从16倍回到14倍的时候,这个负的12.5%的储备收益就成了投资者的亏损。
1.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跟平时统计局公布的GDP不是一回事。统计局一个季度公布一次的GDP增速是“实际GDP”增速,如2017年1季度的“实际GDP”增速是6.9%。“名义GDP”增速要在“实际GDP”增速的基础上加上物价增速,也就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两个GDP增速数据的侧重点不同。“实际GDP”增速更多的体现经济实际的发展,所以要剔除涨价因素。但是涨价因素又确确实实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盈利,所以“名义GDP”增速更适合描述企业收入和盈利的增长速度。
2.老师课程中提到的数据是否是客观的?
本节课中使用的部分数据,如对实际GDP增速的预估、市盈率的预估等,是带主观色彩的,它并不像物理定律那样100%的客观,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人们常说投资不仅仅是科学,还有一部分是“艺术”。
股票基金收益来源的“终极”公式:
经济发展产生了“内生收益”,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产生了“储备收益”,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产生了“跑赢收益”。这就是我们投资股票基金,收益的三大来源。
理解了这个公式后,你可以获得三大好处:
1.帮你在股市下跌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2.帮你轻松选出会赚钱的基金;
3.在一定程度上帮你预测投资收益;
省心高收益的投资方法——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