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底
在A股市场中,往往处于牛短熊长的运行格局。然而,在熊市市场环境下,除了调整时间长的特征外,还存在政策底、市场底的问题。
实际上,纵观A股市场历年来的熊市行情,每逢到了一个重要的底部区域,都会迎来系列的积极政策信号。回顾近期的A股市场,这一种现象却再度频繁上演,从央行超预期定向降准到新一轮养老金到账并开始投资,再到沪港通、深港通扩容四倍等,在股市临近3000点区域之际,积极的政策信号却似乎传递出股市政策底部到来的声音。
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3000点附近区域可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底部。与此同时,从目前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却展现出股市逐渐步入估值底部的迹象。
其中,以平均市盈率为例,截至今年5月4日收盘,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15.03倍、深证成指平均市盈率27.9倍,深市主板19倍,中小板指数32.76倍,创业板44.78倍。
实际上,对于沪深主板市场而言,目前已经处于20倍以下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且基本上处于历史上较低的估值区域附近。纵观A股市场的牛熊转折点,多发生在沪市平均市盈率15倍以下的区域,而这一估值水平压得越低,牛熊拐点出现的时间可能就会越早。
与之相比,对于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三四十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仍显偏高。但是,因市场定位不同,中小创业板更需要获得更高的定价与估值,而与主板市场相比,中小创上市公司更应该注重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谈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我们不得不提及2017年的年报数据。
事实上,对于2017年A股市场的年报数据,也是比较亮眼的。其中,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沪市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46%、净利润同比增长18.55%。至于深市上市公司的营收同比增幅达到了23.46%,而净利润则实现同比增长20.58%的水平。至于此前备受争议的创业板市场,却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28.7%的净利润增速,这一业绩增速也再度给了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
平均市盈率回归至历史较低的水平,预示着市场有逐渐步入相对安全投资区域的趋势。至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能力的持续向好,且保持20%左右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却往往说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持续能力较强,而较为稳定的盈利增速,却从一定程度上提升A股市场的核心价值运行中枢,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安全性。
从2015年6月份至今,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长达三年时间的熊市调整行情。实际上,无论从调整空间以及调整时间上,都基本上接近于之前几轮的大熊市行情。随着A股估值底、政策底的先后出现,延续三年之久的熊市行情是否又该告一段落呢?
掉入熊市容易,重返牛市困难,这是多年来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确实,实现股市由熊转牛,不是仅仅依靠估值底、政策底的优势,就可以实现趋势上的大逆转。然而,对于A股实现由熊转牛的目标,往往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或许,在一个特殊环境下,在多方因素的合力推动下,才得以实现股市的牛市行情。不过,纵观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多数并不持久,而牛市行情平均运行周期在一至两年的时间,而与之相比,熊市行情的平均运行周期在四年左右,恰恰体现出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运行特征。由此可见,股市波动率大、投机性强,且以融资作为长期的市场定位,这无疑造成了A股牛市的短命收场。
估值底、政策底虽有逐渐强化的迹象,但这并非A股牛市的必然因素。或许,从投资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估值底与政策底的逐渐展现,会逐渐提升市场的投资安全系数,但并非绝对安全的投资区域。然而,要想让A股完全走出熊市行情,仍需在特殊的环境下,并有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推动才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对于A股市场而言,掉入熊市容易,但重返牛市却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