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杜波认为,这里首先得确认,这里说的牛市,还是不是那种随便买股坐等上涨的牛市,如果是,那么对大多数人而言,选好股票放在那里不动就行了。如果不是,行情只是局限在就像前期50成分股持续大涨而大部分股票下跌那种二八局部行情、指数式行情,那思维就要换一下了。
海通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所谓的“金融地产领涨是牛市初期信号”,来自他1月28日发布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表示,当前行情“形似”2014年底,表现为金融地产领涨,成交占比大幅上升,这是牛市初期的确认信号,填平估值洼地。
但是,行情又有着“神不同”:2014年中-2015年中的牛市源于宏微观流动性宽松,当前则源于企业盈利增长及机构资金入场,趋势更平缓、时间更持久。展望2018年维持全年乐观,短期躁动上涨后仍可能反复,牛市回撤时空小于震荡市,上半年偏价值,金融性价比最高,消费白马可配置。
这里不管他看好哪些板块,最需要明确的就是:形似而神不同。所以,所谓的“牛市思维”也不能原地踏步,只要选好股票,任何时候都是牛市,比如茅台、格力。如果选错了股票,遭遇股灾型牛市也是很可能的。什么叫股灾型牛市?想想近期在50成分股、白马股连续上涨之际,那些连续跌停的个股吧。
2018年以来,沪指一路保持上扬姿态,接连多个交易日收阳,走出超长跨年行情,并一举收复2016年初熔断大跌“失地”。伴随着股指升高,基金产品也净值高涨,投资者情绪得到提振,似乎已经出现一派“牛市”景象。“牛市来了吗”这个话题,一时间成为市场焦点。
目前关于是不是牛市的讨论也很多。讨论“牛市”的最终意义在于收益。但即使牛市真来了,恐怕也不是之前的玩法。一方面,从2017年起,市场持续二八行情、一九行情,让不少资深股民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近一两年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渐变,虽然散户仍占据多数,但机构投资者和境外专业投资者都在增多。市场玩法正在一步步发生质变。
我们选取2005年6月~2007年10月、2008年10月~2009年8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三次牛市,以两融余额、新增投资者数、基金首募规模等数据指标,与当前指标表现对比发现:
1、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这一方面,目前绝对数量上强于2014年,但增长幅度却不及当时;
2、前几轮牛市中,每月新增投资者数量超过百万户,高峰时甚至达到数百万;而目前来看,今年1月份前三周开户数为74万,全月可能达到百万级,但人气还需要继续提升;
3、基金首募情况:牛市带热基金发行,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甚至“日光”,被视作市场火爆的信号。而近期,“日光”产品超以往,今年1月以来的数据已超过第一轮、第二轮牛市的前半段。
4、基金发行规模:从基金的整体发行规模以及单只基金规模的数据来看,近来的市场热度并不低。
另外,作为买方的公募基金投研专家看来,他们大多对“牛市”持保留意见。有人直言,虽然A股已具备“慢牛”的条件,但短期过快上涨可能会提前透支全年的涨幅空间,言下之意无需再多说。
所以,综合来看,投资者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的牛市思维来看待目前的市场行情,一定要与时俱进,具体分析,踩准市场风格和板块节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