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季度让人欢欣鼓舞。1981年前九个月温莎的成绩领先标准普尔500达18个百分点,领先基金同行14个百分点。这种差距如此之大,让我们不敢相信将来这样的对比优势还能否再现。
难以置信的季度
我们持有的石油行业、电力行业以及包装材料类股票表现最为出众,另外重仓持有的美国鞋业也大展神威。事实上,我们在石油股和电力股上的持仓是不大,不过,对于我们有点不同寻常的是,我们持有的比重接近了标准普尔。持有和标准普尔比重对等的石油股是温莎近期的操作策略,我们屡次成功地抄到了底。说实话,我们在购买石油股的时机调配上有运气的成分在里边。康菲石油(Conoco)公司是一次赫赫有名的股权大战的主角,我们买入它不过是因为它的价值符合了我们的衡量标准,可结果却立即获得了高涨的享受。
我们从1981年3月开始买入康菲石油,到5月的时候,我们的持股量就接近50万股,平均成本大约是52美元一股。还是在5月,为了响应一家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多姆石油(DomePetroleum)的股权认购招标,我们以65美元每股的价格出售了大约40%的股票。之后股价回落到52美元,我们觉得它的基本面仍然令人满意,所以又进行了增持操作。不久之后,由于杜邦公司和Seagram为了收购康菲的股份而互不相让,股价飞涨,我们趁机以81美元的价格全部抛空。最后Seagram的出价是92美元每股,杜邦的现金价格是98美元每股,虽然我们没有卖到这最后的价格,但是我们在这个公司上的交易可以让我们的股东非常满意。在这极其短暂的持有时间中,我们在这只股票上获得的收益超过了1400万美元。继康菲股价的爆发之后,华尔街最喜欢的游戏开始锁定下一个目标,我们所持有的其他国内石油股转眼之间亦纷纷绽放。例如,我们买入宾州石油的两个月之后,我们的抛售一下子获得了50%的收益。
进入1981年以来,我们感觉到投资者开始从低知名度的成长股上转移视线,我们也因时制宜在这个板块缩减了仓位,并将收到的金额用来增持不讨人喜欢的周期成长股,由于1982年收益的乐观估计,市场对周期性股票的热情开始爆发,我们却发出了一些悲观的声音。随着良好收益的预期减弱,价格逐渐进入了我们可以接受的区域,这其中大部分属于铝行业的股票。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100点,也即11%之后,我们的价格机会主义又有了运用的余地。随着固定收益类债券的市场状态不佳,导致股票市场也随同一起调整。至少我认为,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给债券市场带去了更大的福音,不管是长期债券还是短期债券。里根总统的降税承诺也给了经济发展一剂强心剂,债券市场不切实际的群体行为效应突出,职业悲观气氛浓重,这和资产市场周期性发生的衰落败退毫无二致。但是市场迟早会明白美联储的真实用意(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固定收益类债券的真实收益达到了6%,真实收益是除去通货膨胀影响后的投资收益。像6%这么高的真实收益,在我的整个投资生涯中也不曾遇过第二回。
关子证券的出售方面,我们开始在我们最喜欢的聚集地大量收获利润,这些领域包括银行、商贸和运输,再加上石油,综合性大企业也做出了贡献。我们完全按照自己逢高出局的原则进行出售,实践证明这种“快四码扬尘回”(fouryardsandacloudofdust)的操作标准屡有成效。这次的成功比往常更加引人注目,因为资本增值率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53%。
这么高的收益率我们自己也是鲜而获之,我们的出售也时常夹杂着一些失败甚至不衰利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说,1981年第三季度我们每种情况都碰到了一些。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失望缩到最小,并且及早处理,尽我们的所能保持投资组合的良好状态,做到不偏不倚,同时灵活机动。虽然获得了这么出色的成绩,但在开放思路的同时,我们依然守卫着我们的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