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1000亿美元不卖
巴菲特:1000亿美元买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领导权,我不干。
可口可乐公司1989年的年度报告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国际机遇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市场开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喝软饮料。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我们开发市场的时间也在渐渐缩短。”
可口可乐公司在国外的发展机会是巨大的,因为外国人和美国人一样只喝少量的苏打水。尽管在已经成熟的美国市场上,可乐的人均年消费量为395瓶,而在世界范围内每个人平均消费只有64瓶。美国的人均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消费量的几倍,而这一差距对可口可乐公司和伯克希尔公司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瓶装厂投入了巨大资金。尤其在欧洲,可口可乐公司正加大它的许多瓶装生产线的投资,并期望在欧共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能够解除这个行业管制。
由于瓶装生产线的固定成本很高,在少数几个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将会使可口可乐公司能够分享很大的规模经济,并且巩固它作为低成本软饮料生产商的地位。可口可乐公司的金融人士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国际货币风险开展谨慎的套期保值,并很好地利用了它们为数不多的债务。
《商业周刊》(1990年11月12日)如是这般地描述了可口可乐公司运用债务的一个方面:
可口可乐公司充分展示了如何像演奏乐器一样运用财务杠杆。在1986年,一度反对借债的可口可乐公司借了25亿美元买下它的瓶装厂。然后,它把一个新的瓶装部门51%的股份出售给社会公众。可口可乐公司将这笔收购债务转移至这个新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通过销售收入抵还债款。结果是:可口可乐公司获得了一家资产为39亿美元的公司49%的股份——并且通过合并一些独立的瓶装厂获得了市场营销力量。
这里还有一些令人能惊的数据资料,依旧是记载于1989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年度报告中:
“在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开始转型,变成了一家全球性的企业。60多年来,我们已经建立起很多的商业关系,投入了大量资金,今天,我们公司的重置成本高达1 000多亿美元。”
1000多亿美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