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行为(或称羊群效应)
在采取从众行为,尤其是在面对自己不能确信的复杂模糊问题时,人们会感到更安稳、舒坦。而当人们情绪处于激动状态以及受到当权者鼓动时,从众行为会进一步加剧。
多年前,一家石油公司曾涉足化肥业务,随后发生的事情便成为从众行为的典型写照。面对这家公司的举措,尽管没有任何战略规划及合理的原因,但其他多家石油公司依旧不甘落后,纷纷开始收购化肥制造企业。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不甘寂寞的石油公司深陷财务危机。
从众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总习惯于认为,别人肯定比自己知道得更多,如果只做旁观者,必然会被落在后面。因此,人们会发现,不管其他人的做法多么愚蠢,但效仿他人总会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股票投资与证券交易本身就是一件充斥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复杂任务,而且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在股票市场里到底应如何行动,因此,从众行为也就成为市场参与者最愿意接受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在市场陷入恐慌或被极度乐观情绪笼罩的状态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盲目从众往往是招致灾祸的序幕。
它会导致投资者陷入如下误区:
(效仿他人)在接近熊市底部时大量抛出,并在牛市接近顶峰时大量买进;
盲目追逐热门股,而置价格于不顾;
对不受市场吹捧的股票置若罔闻,置股票本身的估值吸引力于不顾。
选择性信息过滤(biased information filtering)
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人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中的少数信息上。而最容易受到关注的信息,通常是最突出的信息(而非最有价值和最相关的信息)。
第一近期偏差(recency bias ),即人们对最近发生的事实最会给予最大的权重。一个典型例子是,在预期股票市场未来6个月的回报率时,人们对股市过去1周走势的依赖性要超过对过去几个月的2倍多。
第二,人们对心理影响更大的信息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力。例如,只要第一笔奖金远高于一般水平,即便这笔奖金的预期价值低于后者,人们购买彩票的概率也会大为提高。
第三,框定效应(framing)指出,如果信息被赋予更有吸引力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一项每天收费1美元的服务,似乎就比每年收取365美元的服务更有吸引力(尽管两者的成本完全一致)。
在投资领域,选择性信息过滤会造成如下形态的误区:
依赖于近期趋势的推断(尤其在这些趋势具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时);
时以往经历的反馈不足(只记住印象最深刻的体验);
在投资决策时,只考虑吸引人的表面信息(而不开展尽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