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认为,每一只股票都有其公允价值,或者说内在价值。这是一种仅针对投资者才有意义的价值,在价值的数量上,公允价值取决于投资者依据对特定股票风险及收益的预期而希望通过该股票获得的收益率。(%)。
如上所述,内在价值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股票价格出于诸多原因(见下文)而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因此,投资者的机会就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中:随着投机活动的减少,或是市场对定价错误的认知,股票价格必将在长期内归于公允价值FF(a)。于是,投资者便有了超越大盘的企图—先买进交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然后在市场价格接近甚至超过内在价值时抛出(见图3)。
图3 投资者的基本策略
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确定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严格地说,一家公司真正的内在价值应是这样得到的:当该股票因被收购、公司破产、私有化或其他原因而被证券交易所终止交易时,股东凭借这笔投资实现预期年均收益率(a)时所需要获得的对价,即为该股票的内在价值。DCF模型有着清晰的理论基础,因而也赋予了内在价值真正的内涵。然而,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还是导致折现现金流模型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受欢迎度非常有限:
1.首先,确定该模型中的FCFEq很困难。它需要大量研究和专业技能。多数人不会为此付出必要的投入。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学者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比股票市场本身格买进1美元的纸钞”的地方(按内在价值60%的折扣率买到股票)。
2.其次,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投资的内涵。他们将股票市场看作赌场,而不是以“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1美元的纸钞”的地方(按内在价值60%的折扣率买到股票)。
另外,真正的投资者必须全面理解内在价值的内涵。他们绝对接受这样的理论:投资者不应听从于股票市场的效率,在他们看来,很多原因均可导致定价不当(因而形成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