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筹股、国企股公司的盈利水平与分红情况
1.红筹股、国企股公司的盈利水平。
表7.3每股收益情况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和1999年国企股公司的收益水平较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淡化和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基本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使得业绩增长缺乏持续性,进而表现为2000年的收益水平又有所降低。其中个别股票的业绩大幅波动对市场整体收益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2.红筹股、国企股公司的分红情况。
表7.4股票分红情况
近年来,红筹、国企股公司的分红比例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为红利分配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则是红筹、国企股公司为了树立市场形象、迎合投资者(尤其是各类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偏好,开始注重红利分配
(二)红筹、国企股的市值规模、市盈率水平
截至2001年8月3日,香港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2.33倍,而国企股加权平均市盈率约为7.65倍,其中昆明机床市盈率最高达629.97倍,庆铃汽车市盈率最低仅4.61倍。红筹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2.39倍。市盈率较高的红筹概念股有:粤海啤酒(48.13倍)、中国光大科技(42倍)等,市盈率较低的有华晨中国(4.88倍)等。同期香港整体市场平均市盈率15.87倍。红筹、国企股的市盈率水平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整体来看,石油化工和金融行业的市盈率属于市场平均水平,而电力、旅游行业的中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则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就收益水平来看,电力、石油化工和医药行业的盈利相对较强;而机械、综合类的上市公司收益水平偏低;公路和房地产行业因为个别公司的巨额亏损而拖累了整个行业的收益水平。
就市值来看,通信、石油化工和综合类上市公司排名居前,而机械、冶金等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比较小。比如广船国际的市值仅为中国移动的1/600左右,这反映出夕阳行业的市场认同度比较低。
(三)红筹、国企股公司的控股股东具有强大的背景支持
将红筹、国企股与国内证券市场的A、B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在港上市的中资公司的背景明显强于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上市股公司。例如:
红筹股:
(1)各地在港窗口企业具有地方政府在港窗口地位的上市公司有北京控股(北京市政府)、上海实业(上海市政府)和深业控股(深圳市政府)。
(2)另一类是具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作背景。如首钢集团控股3家上市公司,华润集团控股3家,中国光大集团控股4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控股2家。
H股:
(1)大型国企控股公司。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控股3家H股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控股4家H股上市公司。
(2)许多公司注册地在内地发达地区。H股上市公司中有36家注册地在发达地区、占H股公司总数的70.5%。其中上海市5家,北京市10家,深圳市4家,广州市3家。
H股公司主业明晰,许多公司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其所属行业举足轻重。而红筹公司多为综合企业,涉及行业较多,许多窗口公司是地方经济的缩影。正是由于多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具有十分强大的实力,从而使得H股和红筹股的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方面给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对亏损企业和处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预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