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投资者之所以对港股如此雀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股价低廉去的,事实上最近的香港低价股(俗称细价股)可谓风生水起,更成为2007年的焦点之一。一些投资者期望短期暴富,急功近利地杀人低价股,流入的资金似乎有些失去理智,以至于香港市场出现了逢低必炒的盛景,低价股整体股价均值被推高。
但是,其中的风险却不言而喻。2007 年6月4日,升幅榜冠军汉基控股(0412, HK)暴涨103.7%,收盘5.5港仙(0. 05港元),但这家公司却曾令投资者“很受伤”。更夸张的是环球动力(0231, HK),在停牌近3年后的2007年6月11日复牌首日飙升约405%,收报21.2港仙,直接“脱仙”。但该股因公司的主席兼行政总裁梁建华被逮捕而一度长期停牌。环球动力是内地地产发展商,2006财政年度亏损7700万港元。市场中价格最低的中建科技国际(0261, HK)曾在2006年6月11日和12日连续成为成交量冠军,成为低价股疯狂的典型。
截至2006年6月27日收盘,在主板上市交易的股票中,112只股票低于0.50港元,仍处于低价股不断减少的过程中。投资者对低价股的疯狂始于2007年初,2007年5月,一些投资者发出炒作的最强音:消灭仙股。
顾名思义,低价股就是交易价格比较低的股票。一般认为,平时交易价格低于0.50港元的股被称为低价股。对低价股也有投资者给予了不客气的名字一垃圾股。
这是因为,一般低价股有如下几个特点:成交额偏低;交易价偏低;股份市值偏低;每股净值较低;每标准手交易的股份数额多;公司业绩较差,多为亏损。
将股价低于0. 50港元的股票视为低价股,如前方所说,也是因为2002年7月25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表了一份“首次上市及持续上市资格及除牌程序有关事宜之上市规则修订建议咨询文件”(下称“咨询文件”),咨询公众意见。其中,提出,为了提高联交所的交易效率,有一项建议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价格如低于0. 50港元便必须合并,否则有可能遭除牌。该建议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文件发布的第二天,在主板上市的761只股份中,有577只(即76%)的股价下跌,当天低价股的总市值下跌109. 1亿港元,相当于全部低价股市值约10% ,或主板总市值约3%,被视为低价股股灾。
咨询文件一事最终以联交所主席向投资者道歉而告终,但是,由于投资者失去理智疯狂地沽售,造成“壳王”(专门炒作低价股借壳重组的庄家)们损失惨重。一些有潜质的低价股,被市场遗弃,为2007年的低价股疯狂炒作埋下伏笔。
低价股作为壳资源历年均有爆炒,最疯狂的要数2000年科技股的年代。2002年因可能整体消失而备受打击。像2007年这样整体板块被爆炒也不常见,究其原因,除了现有的低价股已为数不多之外,还有就是投资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除香港本地和欧美风险偏好者外,到香港淘金的内地投资者的加盟,再次将低价股炒作推向高潮。
一些抢先转战香港的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股市后,短期对联交所众多上市公司的背景资料缺乏研究,部分投资者偏好捡便宜,直接投资市场上绝对价位低的股票,该类品种成交放量,成了资金流人的洼地。近期,有些低价股的成交活跃,吸引的资金超过市场蓝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