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徐卫国老先生,从2006年就开始了艺术品收藏之旅。他的藏品,大多都是从地摊,上“淘”出来的,随着去的次数日益增多,他跟那些商贩们便混熟了,有时候他还可以直接去商贩的家里购买古玩。
2006年下半年,徐卫国在古玩摊主小李的家里,购买了一件古玉。小李说是清明年代的好玉,出售价位在4000元左右,徐老先生听完后犹豫了一下,小李见状赶忙说如果鉴定出来不是真品,可以随时退货。有了这句话,徐老先生当即买了下来。得到了“宝贝”的徐卫国,迫不及待地将这块“宝玉”拿去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块古玉只是一个赝品。
得知自己买了假的艺术品后,徐卫国拿着东西去找商贩小李时,对方却提出可以换一套紫檀木的家具,但紫檀木家具徐老先生没有办法带回家,于是,小李又提出给他换一块翡翠,无可奈何的徐老先生也只能接受了。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他那块翡翠连影都没见着,这一下徐卫国急了,去小李家找了好几次,但对方不是闹失踪,,就是以各种理由来搪塞。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徐卫国却没有因此停止买“古董”,更没有停止上当受骗,虽然子女们都强烈反对他再盲目收藏,但他却对此不予理会,几天后,又在一家古玩店里,购买了一套成交价为4000元的奥运纪念章,经过专业机构的鉴定,那枚纪念章也就只值900元左右。
就这样,徐卫国老先生今天花好几千购买的古董陶瓷,其实也就值个几百块;花上千元购买的稀有古玉,依然仅仅只有几百块的市价;花几千元购买的一整套纪念章,却有人几百块买了一套同样的艺术品---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徐老先生就被这些假古董,骗走了金额高达8万元的养老金。
[案例评析]
所谓“打眼”,就是以高价买了一个赝品。在收藏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卖出去的藏品不管真假,卖家都可以不负责,因此,投资者必须对自已的购买行为负责,在投资收藏品前,一定要注重锻炼自己的眼力,而在购买藏品时,则应当小心谨慎,尤其在投资初期,绝不要投入太大的资金。
此外,我们在购买藏品时,还必须学会不喜形于色,以免被奸商摸透我们的心理,并且也不能轻信他们对产品的赞美,如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对产品加以包装等,更不能相信他们对自己的吹捧和恭维,如夺赞我们的眼力实在太好了等。
[知识链接]
如今的收藏市场赝品几严泛滥成灾,“打眼”的投资者比比皆是,我们若想让假古董远离自己,就必须在投资收藏市场时做到以下这几点。
对艺术品必须有了解
购买进行投资的艺术品,不像我们平时买其他东西一样,可以来个“货比三家”,艺术品有它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因此,投资者在出手购买之前,必须提早做足相应的功课,例如了解自已想购买艺术品的背景,以及相似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降低“打眼”的可能性。
买艺术品不能听故事
不少出售艺术品的商人,在卖自己的藏品时,喜欢将它们包装得非常神秘,通常还会讲一些能触动投资者购买欲的故事.另外,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投资者听了故事以后,便怦然心动地赶紧出手了,最终,却发现自己购买的不过是个赝品,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艺术品时,绝对不要被“动人”的故事所迷惑。
要去正规的地方购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去地摊上“捡漏”,但无数的事实都在证明去地摊的人,真正能捡到漏的却少之又少,而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甚至还有不少人遭遇了“打眼”。虽然,那些正规古玩店和拍卖市场的艺术品,看起来价格较高,但货真价实,还有信脊作保证,“打眼”的概率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