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弧顶:不常见但又不可忽视的反转形态
圆弧顶像一个碗状,这点很好理解。那么在反转形态中往往会有条重要的分界线,称之为颈线。确定这条颈线的位置并不随意。通常,在圆弧形态开始慢慢形成后,在第一根或者最左边下跌区段开始的K线(群)实体上沿画一条水平线,这就是颈线。确认这条颈线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它所对应的成交量是否为阶段大量。
圆弧顶形态K线在股价顶部形成圆弧形状。多方力量在维持股价一段时间的上升趋势之后,力量逐步衰竭,难以保持原来的购买力,股价涨势缓和,而空方力量开始有所加强。虽然股价顶部不断抬高,但每次稍有上升紧随其后就会出现回落。大体上,前半段不断出现新高点,后半段回落的低点逐渐下沉,将股价短期高点链接,形成圆弧顶形状。
圆弧顶(底)也称为蝶形,其形成过程与“V”形顶(底)类似。两者最大的差别表现为多空力量转变的速度不同。当多空力量不像V形反转那样急剧,而是变得很缓慢时,转化过程就会形成圆弧顶(底)。
在圆弧顶形成过程中,多空力量相对均衡,股价保持平台整理的静止形态。但是,一旦空方力量超过多方,股价开始回落,跌破圆弧顶起始点时,形态确立,往往开始一轮加速下跌的走势。
(见下图)当圆弧顶头部确认后,股价下跌的幅度通常会比较大,持续的周期也较长,而且很难出现十分理想的反弹离场的时机。不像头肩顶形态,股价在顶部会出现明显的次高位,圆弧顶没有。股价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缓慢上升,变成停滞,直至开始呈现缓慢的下滑态势。当投资者发现股价下跌势头形成时,往往头部已经出现一个明显的圆弧状。对于在圆弧顶形态内没有及时的减持或出逃的投资者,损失部分收益在所难免。
形态特征:
1. 市场环境为趋势行情。
2. 圆弧顶(底)形态的幅度与先前的趋势幅度有一定的比例要求,一般要求至少1:3。
圆弧顶(底)形态的完成时间往往较长,它也可能与其他型态复合出现。
上图是一个圆弧底,价格下跌后价格运行缓慢逐渐转化成了圆弧形。随后价格也反转上升。圆弧顶形态与圆弧底类似。
圆弧形态反转比较少见,但是只要出现其反转概率也是比较大的。在头肩形反转形态中,价格起伏波动较大,反应多空双方争斗激烈,在跌破颈线后,形态成立。而圆弧顶形态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市场上多空双方势均力敌,交替获胜,使得价格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盘局,最终才会出现向下的反转行情。
第一张为美原油连续日K线图,该品种3月18日稳步上行,从42美元一桶上扬至5月6日的62.58美元一桶,之后趋势展开漫长调整,K线形成一个B区间,形状类似于一个圆弧,经过近2个月调整的B区域,最终在7月3日跌破了圆弧顶的颈线位,形成了漫长的下跌,到目前位置原油仍然没有止跌迹象,可见圆弧顶威力之大!再来看第二张,我们看到该股在A区域形成了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形态,类似一个碗。我们可以称之为圆弧底。该股A区域耗时近4个月,之后股价突破颈线位一路飙升,圆弧底的爆发力充分展现出来。
时间空间研判法则:
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素是研判圆弧顶形态的重中之重。在空间上,圆弧顶形态出现之前,股价涨幅应在50%以上。
有时新股上市,由于定位偏高,我们可以视为是股价涨幅一步到位,符合圆弧顶形态搭建所需的空间要求。
时间上,圆弧顶酝酿的周期至少需要经过1至2个月的盘整,有些个股整理的时间延长,甚至可能长达4个月以上。如果圆弧图形构筑的周期较短,或者是所处的价位离前期底部较为接近,则成为圆弧顶的可能性较小,很可能只是上涨中途的拱形洗盘。
圆弧顶、圆弧底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来形成,在识别圆弧形时,成交量很重要。无论是圆弧顶还是圆弧底,在它们形成过程中,成交量的过程都是两头多,中间少。越靠近顶或底,成交量越少,到达顶或底时成交量达到最少。而在突破后的一段时间,都有相当大成交量。圆弧形形成所花的时间越长,今后反转的力度就越强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形态同样适用于30分钟、60分钟K线、周线、月线,甚至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类产品分时图中。不过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能配合趋势性指标,譬如,MACD,OBV等,再配合大势环境,这样整体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