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选择何种上市模式,必然会从母公司价值能否得到提高以及价值提高的幅度的角度出发,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分拆分为"横向分拆"、"纵向分拆"和"混合分拆"三种类型.由于按照规定"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认为分拆到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属于混合分拆类型,即母公司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被分拆的子公司主营业务和母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不同的行业。
所谓分拆,就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地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这时,便有两家独立的公司存在,而在此之前只有一家公司。这一新设的分拆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并上市就称为分拆上市。
图1分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并购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企业并购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企业并购变得更加频繁的同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所追求的各种效应以及企业并购后经济效应的实现情况研究也越来越透彻。本文对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评述,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国外并购效应理论综述企业并购效应理论包括企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和社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两个方面。纵观国内外有关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企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集中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与交易费用降低效应两个理论上面,社会层面的并购效应理论集中体现为企业并购的福利效应理论与并购的资源配置效应理论。对规模经济比较全面的分析是从马歇尔开始的,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规模经济”这一概念,他将规模经济定义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收益增加”。企业并购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横向并购上,西方学者在对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分析的时候都假设: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生产技术及条件不会发生改变,并且企业实施横向并购前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价格保持不变。在这种较为理想的理论假设前提下,企业并购使得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在一定时期内,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企业平均成本下降,规模收益递增,即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所以,在企业横向并购扩张的过程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得到越来越完全的发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价格波动不定,这必然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假设。因此,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理论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太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还需我们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企业层面的交易费用降低效应是由新制度经济学派提出来的,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解企业纵向并购提供了一个较有解释力的基础,他认为当企业发现对其上游的要素供给和下游的产品销售进行控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的时候,就会发生纵向并购。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科斯的理论,深入研究了“纵向一体化”问题,认为纵向一体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内部的长期雇佣合同也促进了合作,权威性的组织安排避免了讨价还价、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一体化的组织结构稳定了要素供给和产品销售分配。研究社会层面并购效应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蒂格勒和威廉姆森。
他们在研究企业并购的福利效应时也没有得出确定一致的结论,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分歧。斯蒂格勒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规模不经济,企业并购仍然会发生。这是因为,新企业的进入会有一个时滞,通过并购能使企业获得市场势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Saronovitch和Sawyer通过对1958年~1967年期间的总体集中率变化的分析(主要指标是CR25、CR50和CR100)发现至少有50%以上的集中度的提高是由于并购造成的。斯蒂格勒、Saronovitch和Sawyer三人的分析都认为企业并购有可能带来垄断,从而产生并购反竞争效应,最终有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威廉姆森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部均衡理论,继承了哈伯格的早期垄断福利损失分析的传统,并结合马歇尔提倡的规模经济分析对企业横向并购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详尽分析。威廉姆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购的福利影响是正的还是负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并购导致的资源节约与并购导致价格上升、消费者剩余减少而引起的福利损失之间的比较关系。但是,威廉姆森的局部均衡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会低估并购的整体效应。并购的整体效应还包括发端效应和加重效应。国内外理论界主要侧重对并购带来垄断使得商品价格上升的福利效应分析,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能带来价格的上升,很多并购活动会造成价格的下降。而对于并购后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效应的分析,在理论界还是分析的不够透彻。
二、国内有关企业并购效应理论研究成果概述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并购的意义、动机、并购的类型和方式、并购策划与商业化运作以及政府政策等内容进行描述。由于政府干预较多,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企业并购仍属于“准并购”,国内的大多研究是对国外并购理论进行“本土化”,以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并购模式。另外,我国学者对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大多数是针对上市公司并购后的实证研究来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变化及企业并购效应的。如,陆一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调查报告》;刘国亮、王加胜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张红军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等,但由于所用数据资料和方法的不同,实证结果也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我国对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定量性的实证研究,还没有深入、系统地形成我国并购效应的研究分析方法,尤其关于企业并购效应的定性研究理论还有一定作用。
企业重组,是对企业的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重组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企业的功能在于把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的变动趋于加快,企业要在这种变动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及时进行竞争力要素再组合,企业重组就是要素再组合的一种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对企业长远发展最有意义的是建立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的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保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连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发展。所以,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组织的重新组合以及通过从企业外部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专长,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重组的最终目的。企业重组的模式企业重组一般有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人员重组、管理体制重组等模式。
(1)业务重组:是指对被改组企业的业务进行划分从而决定哪一部分业务进入上市公司业务的行为.它是企业重组的基础,是其重组的前提.重组时着重划分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盈利性业务和非盈利性业务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然后把经营性业务和赢利性业务纳入上市公司业务,剥离非经营性业务和非盈利性业务.(2)资产重组:是指对重组企业一定范围内的资产进行分析整合和优化组合的活动.它是企业重组的核心.(3)债务重组:即负债重组,是指企业的负债通过债务人负债责任转移和负债转变为股权等方式进行重组的行为(4)股权重组:是指对企业股权进行调整的行为.它与其他重组相互关联,甚至同步进行,比如债务重组时债转股.(5)人员重组,是指通过减员增效,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行为.(6)管理体制重组,是指修订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管理体制,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行为.企业重组实施思路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公司产业重组设计公司组织重组设计[编辑本段]企业重组流程(BRP)(一)主要重组流程范围功能内流程重组:即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部门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增值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ERP系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BPR就是要取消中间管理层,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来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功能间的BPR:在企业范围内打破部门的界限,进行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实行流程团队管理。流程团队将各部门人员组合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能大幅度缩短工作周期。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企业间的BPR:是指发生在2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实现了对整个供销链的有效管理,缩短了生产周期、定货周期和销售周期,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非增殖成本。这类BPR是目前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也是重组的最终目标。
(二)企业重组流程的三个阶段(1)首先是项目的初始阶段。这时应明确项目的内涵及意义,并组成项目团队。将需要改进的流程与企业的经营结果如提高利润率、降低成本等直接联系起来,使企业认识到改进流程的意义。明确流程的起点与终点,以及改造完后应达成的目标,即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在这个阶段,还应组成由管理层及各相关部门成员构成的项目团队,必要时可请专家提供帮助。(2)正式进入流程的分析及设计阶段。先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输入/输出环节出错、步骤多余等局部问题,或是将串行的流程定义为并行,进行的时间错误等结构性问题。然后通过鱼骨图等问题分析工具找出产出问题的原因。其次找出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并在其中架设桥梁。然后据此设计出流程的各个步骤及衡量的标准。最后,提出从现状转化到理想状态的实施计划。(3)最后,是流程的实施和改善阶段。设计完流程并非万事大吉,实施阶段是关键。在这一阶段,要先定义实施的组织结构,与相关部门及员工沟通,并提供培训。同时还要做好计划,包括怎样做、由谁做、何时做等,还要做好风险分析,即失败的可能性及对策等。然后要取得领导层对组织结构、计划以及资源分配的认可,才可真正开始实施。企业再造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企业再造的终结。在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时代,企业总是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对企业再造方案不断地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编辑本段]企业重组方式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我国企业重组实践中通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片面理解企业重组为企业兼并企业重组或企业扩张,而忽视其售卖、剥离等企业资本收缩经营方式;二是混淆合并与兼并、剥离与分立等方式。进行企业重组价值来源分析,首先界定企业重组方式内涵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