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整期内仍将快速发展
ETF拥有透明度高、投资分散、成本低廉、交易方便等特点,使它可以帮助投资者策略性的配置资产,建立核心持股。作为交易所买卖的金融产品,.较之共同基金相对单-的分销渠道,ETF又可以非常灵活迅速的交易。同时,通过购买ETF产品,投资者可无须购买期货便追踪指数,免于签订掉期及第三方协议等法律程序,并获得高于期货及掉期产品的流动性。近年来,随着更多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ETF产品的了解,以及监管机构推出更可行有效的规范监管条例,ETF市场得以蓬勃迅猛发展,带动了更多产品的开发以及更多发行机构的加入。步入市况波动的2008年,许多投资人舍弃高成本的alpha产品,使得beta产品如ETF成为他们的避险首选投资工具。截至2009年前三个季度,共有356只新发ETF,使得环球市场上的ETF产品数量达到1767个,挂牌交易3015只,它们广泛分布在以下各领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投资需求:
股票类:包括追踪环球市场、各国、各行业、新兴市场、各类市值的公司、各种投资风格,以及放空型、杠杆型等;
固定收益类:如追踪政府债券、公司债券、新兴市场债券、对抗通胀、高回报、按揭贷款等;
现金类:如追踪EONIA,SONIA,联邦基金利率等;
货币类: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货币,放空型,杠杆型,以及套息交易和动量、反转等策略;
商品类:追踪商品,或行业指数如能源、贵金属,单个商品,基于实物资产、期货、远期,亦可放空或杠杆交易;
另类:如对冲基金,碳基金。
主动型管理打开ETF新局面
2008年3月,贝尔斯登发行了全球第一只主动管理的ETF一BearSte-amsCurrentYield,虽然这只基金在同年9月就因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后的策略调整而清盘,但市面上仍陆续有包括PowerShares,WisdomTree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紧随其后发行了主动型ETF。与传统ETF一样,主动型ETF可在二级市场交易,并在市场价格与基金净值发生偏离时利用套利机制保持价格的一致。但最大的区别则是,主动型ETF并非追踪特定指数,而是通过运用量化模型,以超越基准指数为目标。截至2009年5月底,全球共有12只主动管理的ETF。但自从几年前主动型ETF酝酿上市以来,市场就一直对其运作的可行性存在质疑,这除了因为主动管理投资组合可能缺乏透明度与无法正常的披露外,也因为主动管理会增加基金的管理费用和成本。在美国,共同基金披露持仓情况的频率是每季度一次,且披露时的仓位很可能已与当时的持仓情况有所变动。然而主动管理的ETF则需要每天披露仓位,美国证监会担心这可能会造成交易员的扒头交易。
不过,主动管理的ETF已经找到一些途径避免这类状况的发生,例如,对于2009年4月发行的两只主动型ETF:PowerSharesActiveAlphaMulti-Cap(NYSEPQZ)和ProSharesUtraQPortfolio(NYSE:PQY),PowerShares的解决办法是采取“三次交易法则(three-traderule)",即基金经理利用数量模型选择50只股票,但只能每周交易其中的3只,即进行三次投资组合变动,并且交易必须在该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进行,交易明细则在公布了投资组合后才会披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基金投资组合变动的时间和次数,增加透明度。
而对于主动管理的债券型ETF,如PowerSharesActiveLowDuration(NYSE:PLK),则采取另一种交易模式:只将流动性最好、市场交易量最大的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纳人投资组合,使得扒头交易的获利可能被减至最低,从而杜绝它的发生机会。当然,如果未来证监会修改了对ETF须每天披露持仓情况的规定,则无疑会为主动型ETF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此外,2008年10月,PowerShares申请发行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全球|第一只主动管理REITETF,如果申请获得成功,将很快为投资人提供新的投资渠道与选择。
市场竞争与完善
截至2009年前三季度,全球ETF基金公司新增11间至86间,ETF数目增加28%至1499只。相对集中的ETF资产管理市场,随着更多发行人的加入而竞争趋于激烈,也开发出更多新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同时,随着各监管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不断开放市场,长远必将使行业更完善发展。
例如,2006年9月,台湾ETF主管机关“金管会”鉴于国际市场发展趋于多元,放宽了发行ETF的相关规定:ETF的标的指数可不限定于交易所指数或交易所与指数编制公司合编的指数,只要该指数具有代表性且其成份股流动性良好,在经过交易所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新发行ETF的标的指数。从而,发行机构可以针对市场需求,自行与指数公司合作,更灵活的推出各种标的指数以活络ETF市场,挂牌新ETF供台湾法人及一般投资人选择。随后,在2008年6月,又开放了担任EIF参与证券商的放空限制,以吸引更多投资人积极投资,并使参与证券商可以更灵活的操作。台湾市场自2007年至今新发ETF6只,ETF数目总计11只,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管理资金18.3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22.6%,台湾正迎来ETF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成熟。
又如,韩国政府在2007年6月宣布,将在2000年起全面开放证券市场,即除当局明令禁止外,金融机构可从事任何投资活动。这无疑将为ETF市场的研发与创新开拓空间,也使资产管理公司和证券商有条件提供更多类型、更全面的服务。辅以高新技术的应用,这-解禁令未来将为韩国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影响。韩国目前有ETF35只,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管理资金超过31.4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53.8%,是亚太区增幅最迅猛的市场。
跨市场交叉上市
由于各地区各市场在监管、税收、政策上的不同,使得资产管理公司时常无法或没有意愿在两个不同市场发行同-只ETF。为满足投资者跨市场投资的需要,交叉上市的ETF应运而生。跨市场交叉上市主要是通过同-只基金在不同市场以当地货币发行新股并挂牌交易,使本地投资者有机会投资于其他市场。欧洲是最先开发跨市场交易的地区,2001年2月,泛欧证券交易所(Euronex)与美国证券交易所签订谅解备忘录,成立合资公司,挂牌交易双方的ETF。同年底UCITSll协议的签署,使跨市场交易更加方便。通过跨市场交叉上市,ETF发行商可以良好的解决市场、法规和操作成本问题,为各地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提高市场效率。可以预见,跨市场交叉上市是未来ETF发展的趋势之一。
如今,亚太地区已有多只跨市场上市的ETF,例如领先(Lyxor)自2006年开始率先在新加坡发行跨市场上市的ETF,截至2008年11月已有11只ETF在新加坡挂牌交易;自2007年在香港开始发行跨市场ETF,至今已有7只挂牌交易。2008年7月,世界最大的黄金ETF一SPDR黄金ETF(2840)也在香港成功上市;同时,香港证监会正在与台湾研究互相认可ETF,台湾宝来则在2008年6月与新加坡星展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使其管理的台湾卓越50基金跨市场挂牌成为可能。目前,中国内地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境内外投资者只可以通过QFII和QDII等为数不多的渠道交互投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有跨市场的ETF在A股挂牌,必能推进市场进一步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