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和较低水平,导致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商品化率不足、物流成本高、品牌影响力不够,对于品控的控制力较弱,导致农产品上行乏力。同时,困扰农产品上行的分级、包装、检测、质量追溯、营销推广等问题,都给农产品上行带来很大困难。”日前,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执行会长李建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地方政府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着手,打造高效、先进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实现电商与当地产业资源的精准对接。
“摸家底”:提高网络市场的竞争优势
“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能借助电商渠道销售出去,农产品上行一定要聚焦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梳理出来能够适合上行的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乡村旅游、民俗产品等特色产品,这就需要地方摸一摸家底。”李建华说,地方政府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组织当地的农业、林业、旅游、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农产品的生产情况,特别是生产亩数、产量、上市时间、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及销售情况,包括销售渠道及比例、自主品牌拥有情况、农产品电商企业及贫困户网络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形成基本档案和农产品数据库。
然后根据摸底情况,进行农产品的清晰定位,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销售措施,具体包括:哪些农产品适合网销、产品网销的优势、网销的方向和客户、网销模式(网络零售还是批发)、哪些农产品需要生产认证、哪些需要冷链延长农产品保鲜时间和网销周期、哪些农产品可以实现错峰销售、网络销售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都没有进行全面和精准的摸底,对本地特色产品梳理不够,制定的销售措施也缺乏针对性,此外,数据统计过窄,没有把电商对于乡村旅游、民俗产品、餐饮住宿等统计进去,导致本地特色农产品没有取得网络市场的竞争优势。
“制标准”:规范农产品流程提升农产品品质
由于农产品的鲜活性、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非常突出,加上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同品不同质,成为制约农产品规模上行的重要因素。
李建华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地方规范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如育种、种植、养殖、施肥、浇灌、除草、采摘等生产环节;规范产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流程,如仓储、分级、包装、预冷、检测、质量追溯等流通环节,向本地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进行推广。流程的标准化对于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和标准化水平,提高小农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建华举例道,四川资中血橙,采摘时间经过农林局、血橙协会等机构科学的分析,资中县政府发文,明确资中血橙的采摘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确保优质的资中血橙到达消费者手中能有最完美的品质。重塑了“资中血橙”的形象。
“地方只有制定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标准、流通标准,才能保障产品的品质,通过积极培养本土的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让电商企业与之对接,进行统一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才能让农产品能够上行的更远、上行的价格更高,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愿意投入到农业中来,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规模化。”李建华说。
在采访中,李建华以湖南省新宁县为例说,湖南省新宁县当地涌现出像龙丰果业合作社专注做崀山脐橙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企业一方面引导社员标准化科学种植,另一方面同时直接提供脐橙的仓储、分级、包装、加工和快递。专业化的分工极大地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加快了农产品上行的效率和质量,让崀山脐橙更优质、优价地走出去。 此外,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应该促进物联网、大数据和质量追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让生产信息透明,全程可追溯,增加产品的可信度。
“育品牌”:打响区域品牌“金名片”
“区域公共品牌作为农产品电商供应链重要的环节,是兴农、助农、富农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一张区域的‘金名片’。”李建华表示,对区域的形象、美誉度、旅游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区域公共品牌不能注册为普通的商标,只能用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两种形式表现。
然而,目前部分地方存在品牌意识不强、保护意识不够的现象,一定程度导致区域公共品牌缺失,更有部分地方政府把普通商标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导致区域公共品牌私有化。与区域公共品牌的“公共性”相比,企业品牌具有“专属性”,其他企业不能够分享企业品牌所带来的利益,企业品牌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李建华认为,建设区域公共品牌一定要挖掘区域产品的生态、人文和特色价值,提升推广其商品价值,利用新媒体,讲好产品故事,利用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追溯,统一营销、统一宣传推广,以品牌担保品质。同时,区域公共品牌的运营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可以遵循“地方政府主推、行业协会主导、优势企业主用,专业团队运营”的思路,建立品牌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内外价值的创造者和运营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可将运营权委托企业进行运营,让各方与品牌共同成长,共同呵护,共享品牌带来的附加值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