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对于亏损股,尤其是没有业绩改善前景的亏损股,投资者尽量不要去碰,更不要参与炒作,这种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除了ST与率ST股票,其他股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买To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股票,表面上业绩优良,实际上缺乏成长性,似致出现一年绩优一年亏,三年变成垃圾股;还有的股票。则干脆是弄虚作假伪造利润,对股民的欺骗性更大。每年上市公司中报与年报公布的两个时间,也是股民们最惴惴不安的时间一谁知道自己手里拿的是不是一个即将爆炸的“地雷”?!
主要从事电话交换机设备制造的大唐电信,曾经在2006年10月公布第三季度报告时表示,2006年全年将赢利。随后,公司股价在短短5个多月上涨超过80%。让投资者备感意外的是,2007年4月5日,大唐电信突然发布公告说,因会计师对公司存货汁提大额减值准备,公司2006年度业绩将再度出现大幅亏损,目将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此后,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2006年每股亏损高达1.64元。公司的股票复牌后随即出现大跌,最后以跌停收盘。
2003年10月9日,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10月14日通过向二级市场配售方式发行2.4亿股新股。按照发行前一年2002年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0.3131)计算,发行市盈率为18。52倍。2004年4月16日,上海电力披露2003年年度报告,上海电力全年营业利润为5。35亿元,净利润为4。02亿元,而上市前披露的2003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前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却为6.26亿元,净利润为4.76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上海电力第四季度营业业务是亏损的。公司上市即发生亏损令人震惊,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上海电力的主体母公司上市前营业利润为L46亿元,但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就变成亏损近1000万元。经营业绩的突变令投资者始料未及,因此上市后一直作为市场二线蓝筹股的上海龟力,在年度报吿披露当日就招致市场的唾弃,其股价开盘后很快就被打到跌停,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
绩优股翻脸成为垃圾股,这种情况在沪深股市已经多次出现,令投资者防不胜防。如湖北兴化自1996年初发行上市后,公司连续两年每股收益均在1元以上,盈利能力一直保持与股本大幅扩张同步。然而,局面到了1998年发生转变。湖北兴化为了咸少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改变了销售方式,开始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产品。失去母公司的“庇护”,自身的缺陷便一下子暴露出来。面对石化行业的“限产保价,原料不足等间题。公司只能减鼠生产,效益急剧滑坡。公司1998年中期每股收益仅为0.351元,而1999年中期居然每股亏损0.243元,从绩优股沦落为垃圾股。
另一个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予以防备的股市“地雷”,就是扭亏后又复亏的股票。扭亏,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投资者千万要警惕的是,虽然大多数扭亏确确实实是公司业绩增长了,效益提高了,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种种手段达到的临时性扭亏。如ST珠峰和绵阳高新年实现扭亏后,一家摘星、一家摘帽,但好景不长,在2004年年报披露后不到两个月,即上演“变脸”季度出现亏损。原来,这两家公司2004年之所以扭亏。
完全依赖财政补贴“厦海发1999年实现每股收益0.112元,一举扭转了连续三年的亏损局面,顺利完成摘帽的重任,但具骁人业绩主要归功于年底的两大贺本运作:一是将原有主要渔业资产作价3882.12万元与第大股东的部分现金及深圳市一地产项目进行置换。二是将所持深圳市原海发投帝发展有限公司的29点股权计870万股转让,获得收益1713.9万元。由于上述公司的扭亏都是因以短期效益为主要目标,或由于偶然因素促成,主业无根本性的转变,利润自然无法维持持续增长,再次亏损就难以避免。
由此可见,依靠财政补贴、资产或债务重组等,虽然可以暂时扭亏,部分公司也的确依靠此方式达到了保配、保牌或摘帽的目的,但如果公司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主业,这种扭亏往往是短命的中对于上市公司的这畋花花肠子,一些投资者却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他们听信股评的鼓动,禁不住庄家借机炒作的诱惑,兴致勃勃地去炒“扭亏概念”,结果高价抢到手的扭亏股还没有捂热,人家已原形毕露,再次沦为亏损股,股民们捧着这赞手的山芋怎么也想不通:才扭亏怎么又亏了呢?
还有一个更要引起股民注意的现象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现象。其中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法,便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做文章。由于许多股民看公司业绩,往往仅仅看一下每股收益,而没有认真辨析公司利润的来源以及是否有持续性,因此被钻了空子。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的损益、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等。从这个定义上看,非经常性损益是偶然的,因此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是临时的,但就是这些偶然的、临时的收入,却对公司业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的公司靠此保持盈利的形象,有的公司靠此保留配股的资格,有的公司靠此避免沦为ST股票。
许多上市公司把非经常性损益堂而皇之地列入业绩之中,报表好看了,但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却加大了。有鉴于此,中国证监会规定从1999年开始,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此让股民比较清整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直实业绩。当然,这还得要股民详细分析财务报表才能看到这一点,如果单纯看每股收益或者利海增长率,是看不出来的。
对年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引起大多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原因大致相同。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因资产转让带来的效益,包括固定资产出售、股权转让、债务重组收入,这一类多半叫以为公司带来。乐观的收益,而收益的源头又多来自于大股东等关联方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这是“亲戚”为公司创造的利润来源;而另一类来自于“亲戚”的范国之外,一般是与公司不相干的社会公众、政府等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如新股申购冻结利息、临时性补贴收入等,从非经常性损益中可以看出,大股东、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支持无姓不在。轮胎橡胶的非经常性收益占净利润比例最高,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下拨公司搬迁补偿款1.6亿元,扣除预计的搬迁成本3000万元,仅此一项就获利1.3亿元。宝石因贴息及免息,冲回以前年度计提利息共计135亿元,一举扭亏并摘掉了ST的帽子。非经常性损益明吊的特征就是临时性和非持续性,临时性使这类收益特别是资产转让收益往往缺乏实质的现金支撑,收益只是账面上的划转,仅仅充当暂时粉饰报表、掩盖苍白业绩的临时角色,而公司经营状况依旧,业绩增长没有持续性。
以上可以看出,许多股民只看公司每股盈利多少、增长率多少,这是很不全面的,也是非常容易上当的,因为许多上市公司靠非经常性损益包装了业绩,而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实质增加。如果我们不辨真假,即有可能跌入利润操纵的陷阱之中。